杭州一21岁女孩正处于试用期,却突然向老板请假15天。老板很好奇问其原因。谁知,女孩掏出一张纸,老板看后竟直接说:“马上给你转正!” 去年七月,一个“00后”姑娘的故事,讲得比天气还火热。 21岁的金格格,回族,北方人,刚在西湖边一家公司当上总经理助理。这工作她才干了一个月,试用期还没过,心里正忐忑,谁知她扭头就跟老板提了个大胆的要求:请假15天。 对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这操作无异于“自杀”。她心里直打鼓,这份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工作,怕是干到头了,搞不好明天就有人来顶了她的位置。 老板也确实一脸纳闷,可金格格没多解释,只是默默递过去一张纸。老板接过来一看,脸上的疑惑瞬间变成了惊讶,甚至是一种敬佩。他没半句废话,直接拍了板:“马上给你转正!”还追着问:“15天够不够?不够再延。” 一张纸,就有这么大的魔力?没错,因为这张纸上写的不是别的,而是一场几十万分之一概率的生命救援:造血干细胞捐献。 说起来,金格格能来杭州就不容易。毕业前,她还是个背包客,在丽江、大理做义工,雪山洱海看了个够。可浪漫终究填不饱肚子,揣着省吃俭用攒下的几千块钱,她才鼓起勇气来杭州闯荡。刚到那天,天一黑,她拖着行李箱站在机场大巴站,翻遍了手机通讯录,竟找不到一个能投靠的人。那一刻她觉得,杭州真大,自己真小。 找工作的日子更磨人,每天六点就爬起来投简历,一天最多投了12份。就这么面试了六七十家,才终于在西湖边落了脚。入职那天,她特意去缴了社保,还发朋友圈晒了截图,写道:“杭州,我好像能站住脚了。”可这份站稳脚跟的踏实感,很快就被一个电话打乱了,来自红十字会,告诉她配型成功了。 其实,这份善念早就埋下了种子。高中有同学得了白血病,看着伙伴受罪,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是从那时起,她知道了骨髓捐献这回事。2022年,她还在天津读大学,刚考完驾照科目四,就拉着室友去献血“庆祝”,顺手在采血点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留下了一份血样,她自己都快忘了这事。 金格格握着手机,脑子空了半分钟。工作人员告诉她,配型成功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那边患者情况紧急,就等着这份“生命种子”救命。 挂了电话,她对着电脑发呆。试用期请长假,换自己是老板,也得掂量掂量。她跟朋友诉苦,怕工作丢了,怕一切又得从头再来。可到了夜里,她刷到一条新闻,说一个白血病男孩没等到配型就去世了。那一刻,她的心像被狠狠揪了一下。她忍不住想,我要是不去,电话那头的人,会不会也等不到了? 一瞬间,什么工作、前途,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了。结果老板听完的回应却让她大吃一惊,这份干脆利落的理解,让金格格鼻子一酸。 搞定老板容易,说服家人却很难。电话里,父母担心坏了,翻来覆去就一句话:别去了。金格格只好耐着性子查资料,甚至开视频给父母演示捐献流程,反复解释这就像献血一样安全,磨了好久才让家人点了头。 住院那五天,她每天要挨两针动员剂,一共九针。第一针下去,胳膊疼得像有蚂蚁在啃,她死死咬住袖子,一声不吭。护士进来换药时,才发现她胳膊上满是牙印。采集那天,她躺了四个半小时,盯着时钟一秒一秒地数。当那袋235毫升的“生命种子”采集完成时,她捧着它,突然对护士说:“能帮我跟它合个影吗?”她形容那种感觉,“就像送自己的孩子出远门。” 临走前,她给那位素未谋面的受捐者写了张卡片:“以后你就是另一个‘我’,愿你今后一切安好!” 现在,金格格已经回老家休养。同事们每天给她发消息报备工作,红十字会也传来好消息:那份“生命种子”已顺利输入患者体内,情况稳定。而她的老板,也没食言,鼓励她的信息一条没断:“明天加油,回来给你办转正。” 在人人奔忙、计算得失的今天,一个21岁姑娘用15天假期给出的答案——总有人愿意为陌生人弯腰,也总会有人为这份善良撑腰。 对此,大家怎么看? (参考信源:极目新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