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正撕下“小众手工”标签,以百万级销量席卷大众消费。这场狂飙突进的背后,是整个产业基因的迭代,中游制造首当其冲,迎来极限压力测试。
一边是玩家对细节(发丝、关节、色彩)的“显微镜式”苛求;另一边是IP闪电迭代、“限时联名”轰炸下的小批量快反需求。精度与速度,这对看似矛盾的需求,成为卡住行业爆量的关键环节。
破局之道,绝非精密模具(保障毫米级品质根基)与快速交付能力的简单拼凑,而是深层次的制造革命。自动化,正以精度、效率、柔性为利刃,劈开传统生产桎梏,重新编码潮玩制造的底层DNA。
如何解锁模具智能升级的密码?7月30日19:00,由钛媒体联合ITES深圳工业展打造的「产业链观察」系列直播,将镜头对准潮玩制造心脏——广东汕头。深入高德斯、德信两大标杆工厂腹地,揭秘积木颗粒高精度拼接秘诀以及高质量潮玩模具制造全流程。
自动化为何成为潮玩生产“刚需”?
根据市调机构Statista、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26年中国潮玩市场将达到1101亿元,2024-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潮玩产品快速更新的生产节奏需要中游制造供应链有足够的响应速度,制造产线的数字化管理、自动化环节愈发重要,不然无法支撑大批量产品交付,影响货期与潮玩IP方的营销节奏。
自动化环节逐渐赋能潮玩生产,本质上是市场需求与产业升级的双向驱动结果,渗透在产品品质到企业竞争力的各个维度。
从市场需求看,消费者对潮玩的“苛刻标准”直接倒逼生产端升级。潮玩的收藏属性决定了其必须具备“跨批次一致性”——同系列盲盒的12个款式,若因生产误差出现“大小脸”“关节松紧不一”,会直接影响消费者信任程度,降低品牌信誉。
从产业特性看,潮玩“短周期、多款式”的生产规律,让传统产线难以为继。一款热门IP的联名款从设计定稿到上市往往只有1个月窗口期,传统产线切换款式需重新调试设备、培训工人,周期常超过20天;而自动化柔性生产线通过快速更换夹具、调整程序,能将上市周期压缩至15天内,帮助企业抢占市场红利。
从成本结构看,自动化是平衡“品质与效率”的最优解。潮玩生产的人工成本曾占总成本的35%,且随着熟练工短缺,人工效率瓶颈日益凸显。
自动化如何参与生产制造的全链条革新?
目前自动化对潮玩生产的赋能主要体现在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整合,从核心加工到全流程协同的多个关键环节,以自动化设备与流程助力潮玩全链条革新。
在模具生产制造环节,针对潮玩中复杂的曲面、镂空结构(如“半透明渐变翅膀”的蜂巢状支撑),五轴联动CNC设备通过预设程序实现24小时不间断加工,加工误差控制在±0.02mm内。
在注塑、CNC加工等环节,自动化上下料打通生产“断点”。AGV运输车与协作机器人组成“无人搬运系统”:AGV将原材料送至机床旁,机器人通过3D视觉定位抓取物料,加工完成后再将成品码放至指定区域。这一过程使设备利用率从60%提升至90%,且避免人工接触高温模具导致的安全事故。
在零部件组装环节,自动化装配破解“多部件协同难题”。可动人偶的关节组装需兼顾“顺滑度”与“牢固性”,传统人工因力度控制不均,常出现“过松易掉”或“过紧卡顿”。自动化装配线通过力控传感器感知压力,配合激光焊接技术,大幅提升带电子元件的潮玩装配率。例如,AI智能玩具、互动电子宠物、智能轨道车、发光机械积木等等。
在涂装与上色环节,自动化喷涂最大程度实现“色彩零偏差”。潮玩的渐变、迷彩等复杂涂装,曾因人工喷涂的力度、角度差异导致色差(ΔE>3)。六轴涂装机器人搭载高清色差仪,可实时校准喷枪参数,将色彩偏差控制在Δ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