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青石雕狮魂匠心守文脉——通海滇南石狮雕刻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滇南石狮形态逼真,做工精细。

新生代滇南石狮工艺传承人。

寺院里这对石狮就出自通海工匠之手。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胡瑞琪施锐文/图

位于通海县的河西古镇,堪称石狮子的王国,镇内石狮子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或威风凛凛,或憨态可掬,或小巧玲珑。它们伫立在古镇的各个角落:古桥边、老宅前、寺庙旁,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云南省传统石雕艺术的代表——滇南石狮,大多出自于此。

滇南石狮有着鲜明的特色,眼球突出,面部呈荷叶形,雄狮口中雕有可滚动的石球,脚下踩石球;雌狮脚下常雕有幼狮,寓意人丁兴旺。石狮多为半蹲式,成双成对,雌雄转头相望,憨态可掬且富有灵气。

滇南石狮的制作,多采用传统雕刻技艺,用料以青石、砂石、汉白玉为主。雕刻制作中对匠人的要求极高,需具备对动物体型结构的观察能力,以及长期的经验积累。现分布于河西古镇的石狮作品多出自明清时期通海匠人之手。

河西镇鲁氏石雕第四代传承人鲁永寿介绍:“滇南石狮和我国北方石狮在外形上相差非常大,滇南石狮的形体动作幅度较大,雕刻难度相当高,光是掌握造型、划线、神态等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鲁永寿,是家族的传承人之一,也是滇南石狮省级传承人鲁永红的大哥。他们从父辈手中接过石雕这门手艺,就在传承中不断摸索。说到雕刻滇南石狮,他和儿子鲁庆梁有着深刻体会。“2015年毕业后,我就开始纯手工制作石雕作品,两年后开始尝试做滇南石狮。那个时候我的师傅挺多的,会教我轮廓怎么雕,细节怎么雕。”滇南石狮县级传承人鲁庆梁说。

制作滇南石狮的工艺复杂,拿到一块石料,设计整体形态很关键,狮头扭动的角度,四肢的位置和动作,这些都会影响最后成品的效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他总会虚心地向父亲和师傅请教,博采众长,磨砺技艺。

鲁庆梁说:“花了两三年时间,我从最基础的学起。石狮的形态、神态不到位的,我就慢慢地去琢磨,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攻克。后来就越做越细,慢慢地就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石狮子的整体造型确定后,最难的是局部的雕刻,比如狮头的神态、狮身的毛发、口中的珠子等,每一处细节都需要精雕细琢,这些都非常考验石匠的耐心与功力。

在熟练掌握滇南石狮的制作工艺后,鲁庆梁不断摸索创新,在传承和保留滇南石狮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最大化表现滇南石狮的逼真形态,力争做得更精致、更生动。“在石狮的底座上,我会加一些卷草纹,结合滇南的风格进行创新,把它做得更精细。”

如今,面对滇南石狮与各式石雕作品的创作,鲁庆梁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续写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他将3D建模的精准与电脑修图的细腻融入滇南石狮的雕刻里。先用现代技术勾勒石狮整体形态,再以传统刻刀细雕眉眼肌理,让数字光影与千年凿痕相融。他的这双手,既紧握着祖辈的錾子,也掌控着时代的科技,让石雕技艺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