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詹天佑修铁路时月薪1000两银子,按现在的物价算大概21万,养10个老婆绰绰有余。可当别人叫他离婚另娶个漂亮老婆或纳妾时,被詹天佑坚决拒绝了,坚持细心地照料妻子,继续维持专一的爱情,奉行一夫一妻主义。 詹天佑生于1861年,早年家底厚实,父亲做茶叶买卖。1872年,清廷挑小孩留学美国,他12岁就去了,先上小学中学,1878年进耶鲁大学学土木工程,主攻铁路。1881年毕业回国,投身铁路建设,从唐胥铁路起步,当助手测绘地形。1887年,他跟谭菊珍在澳门结婚,两人是娃娃亲,谭菊珍比他大三岁,出身书香门第,她爹谭伯邨帮詹天佑出过留学钱。婚后,谭菊珍随丈夫到处跑,从广东到北方,生了八个孩子,五男三女,出生地不同,有的在北京,有的在山海关,显示他们生活流动大。詹天佑干活出色,1905到1909年管京张铁路,创出竖井法和人字形线路,破解居庸关八达岭难题,全长201公里,早两年完工,证明中国人能自力修路。进民国后,1912年他当汉粤川铁路会办,管粤汉段,社会乱,资金技术缺,他勘测线路,设计桥隧,推动工程。 那时候,詹天佑1912年在汉口干活,月薪1000两银子,算成现在钱约21万,这笔钱在民国初够过得很阔绰,很多官员以此娶妾,当作平常事。谭菊珍身体弱,常年生病,有人劝詹天佑纳妾或离婚再娶,说这样能多生孩子,分担家务。他拒绝了,坚持一夫一妻,照顾妻子到最后。谭菊珍为他生八个孩子,管好家,让他无后顾之忧。詹天佑不光自己这样,还教手下人,夫妻和睦是事业基础,不敬妻子难成大事。他觉得丈夫该忠诚担当,这样工作才尽心。 詹天佑这种做法在当时挺突出,体现知识分子对家庭的责任感,推动社会风气好转。他的孩子长大后,有的搞工程,有的教书,继承爱国精神。谭菊珍1929年去世,詹天佑1919年已走,他们故事传下来,激励后人注重品格,在铁路事业中贡献力量,促进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