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0年,28岁就退休在家的清朝摄政王载沣,晚年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掉了曾经

1950年,28岁就退休在家的清朝摄政王载沣,晚年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掉了曾经代表着皇族荣耀的醇亲王府。儿子为此难以理解,大声的质问他“为什么?”然而他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就让儿子闭了嘴。   清末局势乱成一锅粥,载沣1883年生在北京醇亲王府,道光皇帝的孙子,奕譞的第五子。1908年,光绪和慈禧接连去世,溥仪三岁登基,载沣25岁当上摄政王,管军政大事。那时候,外有列强欺压,内有腐败横行,他想稳住局面,就收拢兵权,整顿官场,打击贪污,还派人去德国学军事经验,跟隆裕太后合作,勉强维持了几年稳定。可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风起云涌,他的改革挡不住王朝崩盘,年底他辞职,那年28岁。从此退出政坛,回王府过日子。     王府在北京什刹海后海北沿,占地大,建筑讲究,本是皇室脸面。载沣退休后,日子过得紧巴巴,仆人少,家计难,1928年去天津租界躲几年,1939年水灾后回北京,继续住北府。1949年北京解放,他适应新形势,改掉旧习气,把王府部分地方办成竞业小学,由儿子溥任管,减免穷孩子学费,用地球仪啥的教具帮他们学知识。这体现了老皇族对国家建设的支持,顺应时代潮流。   1950年,载沣68岁,家底薄,王府修不起,就决定卖北府给北京高级工业学校,价钱90万斤小米。他先跟子女商量,解释清楚情况,大家同意。用卖的钱,一半换粮食养家,一半分给子女。儿子溥任不理解,质问为什么,他平静说因为它没意义了,这话让儿子没话说。王府卖掉后,成了教育用地,继续发挥作用。     载沣这辈子,从掌权到隐退,再到卖家产,支持国家发展,体现了责任感。他1951年去世,留下的书和艺术品捐给北京大学,推动教育。家族后代像溥任,继续办学校,贡献地方。这事说明,个人命运跟国家绑一起,顺势而为,才能站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