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高雄外海乱作一团,东沙群岛上空发生激烈对峙!台军机遭无线电干扰插入喊话:“立即离开,否则后果自负”,翼龙10无人机冲入海峡入口……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7月25日凌晨,高雄外海和东沙群岛上空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军事对峙,成为两岸关系中最新一次紧张升级的标志。当天凌晨,自中国广东沿海方向飞来的一架翼龙-10无人侦察机进入了东沙群岛以北、海峡南侧的空域。 这架无人机不仅在东沙岛以北约100公里的空域内反复往返,还执行了密集的电子侦察任务,显示出中国解放军在该地区展开了高度专业的侦察和电子战行动。 翼龙-10无人机作为解放军电子战力量的重要组成,其强大的性能和先进的装备为解放军在该海域形成空中优势奠定了基础。 翼龙-10无人机拥有17.8米的翼展,搭载两台涡扇发动机,最高巡航高度可达12500米,巡航速度约500公里每小时,续航能力和滞空时间极为出色,能长时间执行远程任务。 更为关键的是,其内部装备的全频段被动雷达侦察系统,能够在400公里范围内捕捉台军雷达的电磁信号,实现对台军雷达系统的全面监视和电子干扰。 这套系统在侦察的同时还配备电子战吊舱,能够迅速对台军雷达实施电子压制,使其雷达陷入“盲区”,无法探测周围的威胁和动向。此种电子战能力,令台军在该空域的态势感知和指挥通信受到严重干扰。 当天上午7点左右,解放军又派出了BZK-005无人机和空警-500预警机,协同执行侦察与电子压制任务。BZK-005无人机此前曾多次参与绕台侦察行动,具备收集敌方雷达频率及通信情报的能力,能配合翼龙-10实现情报和电子战的双重打击。 空警-500预警机则凭借其先进的雷达系统,能够同时监视470公里范围内的60至100个目标,甚至能捕捉到包括F-35隐身战机的微弱信号。这使得整个高雄西南空域的军用飞机和舰船无所遁形,所有的空中动向都被实时传回解放军指挥中心。 台军战机刚起飞,飞行轨迹和坐标信息即被掌握,为解放军后续的电子干扰和打击提供了绝对优势。 面对解放军的多重压力,台军只能匆忙调派战机前往相关空域实施伴飞和监视,但因解放军无人机和预警机的技术优势和电子战能力,台军伴飞的效果极其有限。 翼龙-10在12500米的高空进行电子侦察,而台军的F-16V战机即使使用加力燃烧室也难以攀升至该高度,只能远远地在下方观望,无法有效干扰或驱离。 台军飞行员还需担心被解放军的歼-16战机利用中远程PL-15空空导弹锁定打击,因后者射程超过200公里,在空警-500的雷达引导下,台军战机很可能在自身导弹射程之外就被击中,形成极大威胁。 根据岛内媒体报道,从7月23日上午6时至25日上午6时的短短48小时内,解放军军机至少出动了100架次,频繁进入台湾岛周边空域,其中有约40架次集中在东沙群岛附近,显然是在对台岛的空情进行压制性侦察与威慑。 如此高强度的军事行动,使台军一时陷入被动和紧张,难以有效组织反制。台军目前装备的战机以三代机为主,包括F-16V和本土研制的IDF战机,总数约370架,面对解放军配备的歼-20隐身战机和先进电子战装备,差距显而易见。 台军的无线电通信频段遭到解放军的强力干扰,甚至被直接插入喊话,警告“立即离开,否则后果自负”。这不仅是简单的噪音干扰,而是通过电子战手段封锁了台军的通信渠道,使其指挥系统陷入瘫痪。 台军虽曾尝试通过“天蝎星地空通信反制计划”,利用C-130HE电战机模拟干扰,甚至部署诱饵雷达欺骗反辐射导弹,但在翼龙-10电子战系统全频段覆盖的面前,效果微乎其微。 翼龙-10能够迅速锁定诱饵位置,一旦诱饵启动,便可能引来高超音速东风-17导弹的精准打击。 相比之下,台军电子战能力明显落后于解放军。在白令海地区解放军与美军E-3预警机的电子对抗中所展示的高水平电子战技术,使台军的试图反制显得更为拙劣。 伴飞战机在面对无人机时表现尴尬,因无人机根本无视台军追踪,按自身任务执行侦察和电子干扰,令台军战机处于“只能干瞪眼”的被动状态。台军飞行员不仅面临装备性能不足的挑战,还要时刻提防解放军先进战机和远程导弹的威胁。 这场军事对峙充分展示了两岸军力的现实差距。解放军已建立起从无人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到先进战斗机和远程导弹的一体化作战体系,能够实现侦察、电子干扰与精确打击的无缝衔接。 尤其是翼龙-10无人机,作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军用装备,不仅在国内多次实战检验,甚至在沙特等地的军火市场也大受欢迎,能搭载鹰击-9E反舰导弹,对抗大型航母不在话下。 反观台军,装备和训练难以与解放军抗衡,三代机为主的战机数量有限,超视距作战能力严重不足,电子战和通信体系频繁遭遇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