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A股药明康德(603259.SH)股价再次上攻,港股盘中涨逾11%,录得“六连升”区间累计最大涨幅达45%。这一幕迅速点燃了整个创新药板块——CRO、CDMO、Biotech全线飘红,泰格医药、昭衍新药、凯莱英等十余只个股涨停或涨超10%,北上资金与港股通资金罕见同步大幅净流入医药板块。
“这不是简单的题材炒作,而是一次系统性的价值重估。”交银国际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李梦雪在昨日午间电话会议中直言,“药明康德用一份创纪录的半年报、一份上调的全年指引、一份罕见的中期分红,外加一次回购价大幅上修,向市场宣告: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已经走到业绩与政策共振的临界点。”
机构普遍认为,在业绩、政策、海外订单“三箭齐发”的共振下,药明康德正带领整个创新药板块进入新一轮“戴维斯双击”。
业绩“核弹”:半年净利85.6亿元,同比增长102%
7月28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营业收入207.99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一体化CRDMO”业务贡献收入173.4亿元,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归母净利润85.61亿元,同比增长101.9%,净利率提升至41.2%,创历史新高;经营性现金流净额96.8亿元,同比增长88%,公司首次将自由现金流的30%用于中期分红,每股派息0.83元。
“超出市场预期至少20个百分点。”光大证券医药团队连夜上调盈利预测,“公司把全年收入指引从400亿元—410亿元提升至425亿元—435亿元,意味着下半年仍将保持20%以上的环比增速,在医药投融资仍处于低谷的背景下,这份指引极具穿透力。”
针对业绩增长的原因,药明康德表示,公司持续聚焦及加强CRDMO业务模式,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同时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大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提高了整体的盈利能力。
此外,一项非经常性损益事项为公司贡献了较高的利润。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出售持有的联营企业WuXiXDCCaymanInc.部分股票,在这一事项影响下,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投资收益高达36.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295.49%。
回购价“加杠杆”:从90.72元到114.15元,管理层用真金白银下注
更让资金侧目的一则公告,是公司将回购价格上限一次性上调26%至114.15元/股。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这一价格距离涨停价仅一步之遥。有市场人士表示,管理层直接把回购底价顶到市场最乐观的目标价,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药明康德已完成两轮回购,累计耗资68亿元,其中A股回购金额42亿元、港股回购26亿港元。新一轮上调上限后,公司仍有最高30亿元回购额度未使用。
政策东风:医保座谈会释放“真创新”红利
7月29日上午,国家医保局召开“支持创新药械研发座谈会第四场”。与会的10余位院士、临床PI及企业代表达成共识:医保数据将首次向企业开放,用于指导创新药立项、试验设计与支付谈判;同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周期有望进一步缩短至半年,真正让“患者真获益、临床真疗效”的产品快速放量。
国家药监局同步披露,2025年上半年共批准43个国产1类新药上市,已接近2024年全年48个的历史峰值。国家药监局副局长赵军表示:“审评审批的提速,让中国与FDA、EMA的时差缩短到6个月以内,创新药出海的时间窗口被彻底打开。”
“全球医药巨头平均PE35—40倍,药明康德2025年PE不到25倍,港股折价更明显。”交银国际测算,当前MSCI中国医药指数中,外资对创新药板块配置权重仅2%,处于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而南向资金已连续16周净流入港股医药,累计金额超180亿港元。
中泰证券策略首席徐驰认为,随着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美元流动性改善,外资回补仓位将带来“估值+盈利”双升。“历史上每一次外资大幅加仓港股医药,都对应板块30%以上级别的行情。”
不过招商基金医药基金经理李佳存提醒,“尽管行情火爆,部分机构提示短期波动风险。过去一周创新药ETF份额激增60亿份,杠杆资金占比快速抬升,需要防范情绪退潮后的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