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在网上火了:沙漠里,一辆12轮大卡车跑得飞快,车背上驮着两枚导弹。导弹尾部的独特设计,让专家一眼认出——这是中国的红旗-29。 消息刚传开,外国媒体的分析文章就堆成了山,美国五角大楼的灯光亮到后半夜。他们慌什么?这导弹确实不一般,4000公里的射程能摸到第二岛链,18倍音速的速度,现有反导系统想拦都难。 但要说这是突然冒出来的“秘密武器”,倒也未必。红旗系列防空导弹从红旗-1走到今天,每一代更新都踩着国防需求的节奏。上世纪应对高空侦察机,红旗-2撑起了防空网;后来面对超音速战机,红旗-9实现了区域反导。现在红旗-29亮相,瞄准的正是那些在大气层边缘蹦跶的高超音速目标。 有人说这是“秀肌肉”,可看看周边的安全环境,从萨德部署到核潜艇东移,哪一样不需要硬实力说话?国防装备的进步,从来不是为了挑事,而是为了让和平有更扎实的底气。就像家里装防盗门,不是盼着贼来,而是真来了能挡住。 这些年,从歼-20隐身战机到山东舰航母,中国装备的更新总被外界盯着放大。其实换个角度想,当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能造出这么复杂的尖端武器,背后是材料科学、精密制造、人工智能等一堆技术的集体突破。这不是某个人拍脑袋就能成的事,是无数科研人员熬出来的成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