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大会,决议喜议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很快,新的军委成立,接下来,就是确定四个部门的人选。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总参谋部的部长人选。
总参谋部作为军委的军事机关,同样是军队的直属单位,权力和地位都很高,所以在这些将军们的眼里,这是一块“香饽饽”。
毛主席听完之后,想了想,又问道:“青岛不是有一位名将么?他也是时候出山啦。”
不久徐向前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参谋长,华北军区的副司令。
徐向前因健康欠佳,留在青岛休养。一次会议上,毛主席看到徐向前的情况好多了,他很开心地对徐向前说:“你可以看看文件,想想部队的建设,多休息几天,恢复健康后,就能上班了。”
徐向前听了毛主席的话,兴奋地点了点头,他很想回去上班,可是徐向前的病却在这个时候发作了,高烧不退,头疼得厉害。
1950年底,聂荣臻来探望徐向前,由于他的健康状况,以及部队的发展,徐向前向中央提出了免去他华北军区副司令一职的要求,又让聂荣臻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不久,聂荣臻打了一封电报给毛主席,他在电报中提到了徐向前的提议,毛主席想了想,立刻写下了一条命令:“请示一下向前同志,如果他们答应了,我们就去做。”
毛主席写好以后,接着写道:
“向前同志,我们上次见面的时候,我说过,我可以给你复印几份报纸。后来我想你应该时最好休息一下,不要看电报,所以没有让机要处帮你抄录一份。”
毛主席对徐向前的关心,让徐向前很是感动,他回了一句:“我的身体不好,不能上前线,但是聂荣臻同志一直在忙着军委的事情,华北军区的实力还不够强,我觉得,我应该把我的位置让给杨成武。”
徐向前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按理说,这个任务应该马上就能完成,但罗荣桓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罗荣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兼任总干部干部长,分管军事干部的任命和任用工作。
罗荣桓和聂荣臻的关系很好,在平津战役中,他和徐向前合作了很多年,感情很好,而且,他和罗荣桓也不是很熟。
如果是平时,罗荣桓肯定会答应,但他拒绝了,杨成武可以提拔,但徐向前绝对不能撤换。
罗荣桓认为,徐向前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手下众多,声望极高,但杨成武却没有这个资格,成为华北军区的副司令。
经过一番考虑,毛主席同意了罗荣桓的意见。
1951年5月,为了满足军队的发展,中共中央决定派出一个代表团到苏联进行协商,一是要买军火,二是要多学习,多做些技术性工程,建立自己的武器工厂。
毛主席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徐向前,但是毛主席担心徐向前的健康,所以毛主席就让朱老总去找他的医生。
当天晚上,徐向前接到中南海的一通电话,他立刻赶到中南海,想要和毛主席见一面。
毛主席看到徐向前,亲自走到门前,让他坐下来,毛主席关心的问:“这几天怎么样?我觉得你的气色好多了!”
徐向前不住地点着头说:“天热起来了,好多了,我觉得能干活了。”
毛主席微微一笑,说道:“那么,您可以走一段很长的路,走一段路,到莫斯科去。我记得你从来没有出国过。以前我从来没有出国过,去年年底的时候,我第一次到莫斯科,那时候是冬天,天气很冷,现在已经是夏天了,你觉得怎么样?”
徐向前看着毛主席如此关心自己的身体,心中一动,连忙说道:“没问题,我会尽力去做的。”
这次苏联之行,徐向前把毛主席交给他的“买军火”、“多做些技术性工作、发展我们自己的兵工厂”的工作都做得很好。
毛主席对徐向前的精明强干、为人忠厚老实的作风有好感。在授勋仪式上,毛主席亲自把授勋证书和奖章交给了徐向前,他说:“徐向前,恭喜你!”
1952年4月,彭德怀从抗美援朝前线回到北京休养,开会时,周总理建议彭德怀继续留在北京担任军委副主席,而不是去朝鲜前线。
但是彭德怀是不肯干的。根据《彭德怀传》记载,彭德怀觉得:“总参谋部任务太重,单凭他一人之力,恐怕难以完成。
为了这件事,彭德怀还特意跑到毛主席那里,说他当总参谋长有点不妥,然后把“高岗”推荐给毛主席,然后再把“邓小平”推荐给毛主席,但是毛主席没有同意。
由此可见,徐向前在毛主席心目中的地位。徐向前担任了五年的总参谋长,一直到粟裕于1954年10月接任他的职务。
在1955年的授勋典礼上,徐向前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元帅称号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忐忑,他对妻子说道:“中央要把我提拔为元帅,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荣誉,可是我不能接受啊!”
徐向前多次在公众面前说过:“很多人都死在了革命的战争中,如果他们还活着,这个元帅和将军的称号就是他们的了。”
毛主席听了徐向前的话之后,连忙夸赞徐向前是个好人,是个好人,还说道:“徐向前为我们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应该给他一个元帅的称号。”
布衣元帅徐向前,祖籍山西五台,生于农家。
那些跟随徐向前征战中国的军人,大部分都是从乡下来的。
徐向前与士兵一起,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与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所以徐向前很关心下层群众,也关心老区的群众。
80年代早期,一些大别山地区的县委书记到北京开会,他们都去看望了徐向前。
徐向前把自己所知道的地方、人都一一问了一遍。
徐向前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老解放区的生活情况如何?顿时,空气中的气氛一转,所有人都不吭声了,有些人低着头想事情,有些人看看徐向前,有些人看看窗户。
当时,徐向前就意识到形势不妙。
“徐帅,你还记得七里坪么?”徐向前怎么可能忘了,七里坪就在大别山的黄安县。徐向前曾在这里指挥黄安之战,自己也受了点伤。
徐向前点点头
少年回答道:“那边有的人家,一人一条裤,洗了之后,什么都没有。有个王姓的家族,一家七口,就六个碗,其中有一个是要留到最后才能吃的。”
老帅一听,怒道:“七个人才能分到六个碗?什么情况?”
说到这里,元帅沉默了很久,眼眶有些湿润。
一人之事,他能迅速解决。至于那些伤残军人,他也能帮上忙,毕竟这是他分内之事。可是,他要如何才能解决平民的贫困?
客人离开以后,徐向前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首先派人进行一次仔细的考察。经过一番调查,他对大别山的情况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就是贫困。
此后,毛主席在《关于关注老区建设的意见》中提出:
能够把各地老区,井冈山,延安,太行山地区,大别山地区,都搞清楚。对于那些为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老区,我们要把他们的落后面貌完全扭转过来,我们不能再让他们再过贫困的生活了。
没过多久,徐向前过了生日,家里人要为他祝寿,徐向前很生气,说:“过个屁!别忘了,在大别山的其他地方,也有七个人分到了六个碗呢!”
徐向前在那个时候没“过生日”。
此后,一直到徐向前逝世,家里都没有给他办一个“盛大的生日”,每次过生日,他都会跟家里的人合个影,给他“祝寿”,吃的也就是平常的一顿饭。就这样,徐向前度过了一个安稳的生日。
徐向前对自己要求很高,对孩子更是要求更高,常常教育孩子们,不能搞“走后门”,也不能搞什么特权。
徐向前有个侄儿,名叫徐双九,在哈尔滨的空军飞行学校上班,曾对徐向前多次提出请求要求调到北京任职,不过都被他给婉拒了。
徐向前一直劝侄儿别给组织添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可以了。
1974年,徐双九家的女儿爱萍想要参军,但是,部队里的女兵数量非常有限,徐双九只好向航空学校的领导要一个名额。最后,那位领导直接说道:“赶快到北京,找到您的叔叔吧!”徐双九也是一脸的尴尬:“我了解叔叔的性格,他不可能给我们开什么后门。”
徐双九得知叔叔住进了医院,这才急匆匆的赶往北京。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徐双九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希望叔叔能给他一个机会。
徐向前一口回绝,义正言辞道:“那怎么行?参军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关系却变成了一种不好的事情!小孩要参军,也要走正规的程序,不要走后门,从正门进去。”
徐双九虽然被拒绝了,但是他也体会到了徐向前的大公无私,他也明白了叔叔的意思。
他的女儿爱萍也把徐向前的教诲牢记在心,最终凭着自己的勤奋,在北大荒里打拼,不久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此期间,她坚持学习,自学,并在恢复高考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徐向前的孙子徐陆宁,初中的时候就想要参军,徐陆宁因为身体素质好,被录取了,回到部队之后,徐陆宁兴奋的跟徐向前说了这件事情,徐向前听了之后,只说了一句: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去参军了?现在你应该好好学习,以后在部队里,你有的是时间”。
徐向前认为,读书是最重要的,将来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参军,而不是过早地参军,否则会影响到他的学业。
徐陆宁等人小的时候,徐向前就给他们留了一份功课,一天要写五幅书法,写好了再让他批改,写的好的,就用红笔在上面画个圆圈,写的不好的,就用红笔划个十字,做的好了,有奖,不好的,再重新写一遍,直到让徐向前满意。
一次在吃饭吃快了,米粒掉在桌子上徐向前也没有去训斥那些孩子,而是笑眯眯的走过去,从他们那里夹起一粒米,塞进了自己的嘴里,徐陆宁吓了一跳,爷爷竟然把自己的米给吃了,他连忙接过,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元帅最后的愿望1990年6月27日,徐向前因为肺部肺结核住院,临走前,他仿佛心有灵犀,看着居住二十八年的房子,发出一声悲叹:「这一去,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时候,徐小岩还没太在意,一直到父亲病重而亡,他才意识到。到了最后,每当他回忆起自己将父亲送到医院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句话。
在医院里,徐向前感到自己命不久矣,他曾经对家里交代过三句话:
“第一,我不举行葬礼,也没必要举行葬礼。第二,不开追悼会。第三,我的骨灰,分别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就可以。你们要始终听党的话,把党的路线贯彻到底,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6月29日,老朋友李先念到医院探望,徐向前又一次严肃地把他的三个遗愿告诉了李先念,听完之后,他的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8月5日,徐向前的病越来越重,这天,他在醒来之后,又一次对儿女们讲起了临终前的遗言,并嘱咐他们:“要听党的话,言出必行,言而有信。”
徐向前临死之前,没有对家属提什么要求,只是一句话,就把他对党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关怀,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徐向前将军在9月21日死后,他的儿女按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遗言传达给了中央。江泽民听了以后,默然不语。随后,中央军委办公厅的领导把这份命令传达给徐向前的家人:
“徐帅虽然是你的爸爸,但好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元帅,总要为他送行吧。”
于是,徐帅的前两个愿望变成了去八宝山公墓“送别”,按照他的遗愿,骨灰洒向大别山,洒向大巴山,洒向太行山,洒向河西。
徐小岩的家,在他的客厅右边,有一幅白墙,上面有一幅对联:“一生光明磊落,不为自己鸣不平。”这副对联是习仲勋以沉痛之情题写下的楹联。
徐向前牺牲的同一天清晨,习仲勋赶到医院为徐帅送行。回到家乡,他满怀悲伤地写下了徐向前一生中最长的一段话。这是一副挽联,落款是“习仲勋1990年9月21日10时40分”,可见习仲勋在送别这位老友时,心中是何等的百感交集。
之后,他的儿子,47岁的徐小岩,被提升为少将,11年之后,再次晋升为中将。可以说,徐小岩能有今天,完全是因为他的努力,而不是他父亲的功劳。
退休后,徐小岩经常会对着墙壁上的这幅对联发呆,因为在他的心里,父亲从来没有离过他,在他的工作、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发现徐向前将军的身影。
徐小岩回忆起,有一次,父亲谢绝礼品的情景:有一次,我爸的一位旧部,送了两盒桔子过来,他一见,马上脸色一沉,狠狠地骂了一顿,从此,就没人再给我家送吃的了。
徐小岩参加工作后,也受到了老爸的影响,对“送礼”这种东西,也是深恶痛绝的。他说:「许多不良风气的源头,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如果有人送给你礼物,你不理会,一次不理会,两次不理会,总不能一直给你吧?给人礼物,不就是为了得到好处吗?你要是不搭理他们,他们见你执迷不悟,那不就一了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