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北京军区政委空缺,毛主席问:大闹华山的红军师长在哪?

白云史话有记录 2023-09-29 11:47:05
前言

1969年,北京军区政委一职出现了空缺,毛主席立刻想起了陈先瑞,这位曾经在中国革命中大闹华山的红军师长。

陈先瑞早在中国革命初期就积极参与了红军的战斗,他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他的领导才能在红军内部享有盛誉,因此被毛主席视为合适的人选来担任北京军区政委一职。

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陈先瑞的杰出贡献受到了肯定。开国上将韩先楚和刘震对他表示了崇高的敬意,毫不因他的军衔低于他们而有所怠慢。

那么这个陈先瑞究竟做了什么呢?

一、金寨贫户入伍当勤务兵

1914年,陈先瑞出生在一个安徽金寨的贫农家庭。父亲早逝,9岁便开始给地主放牛维持生计。1929年,陈先瑞只有15岁,但他深受商城起义的影响,执意要参军。起初,红军拒绝了这个瘦弱的少年,但在他父亲的再三请求下,才把他编入了红十一军三十二师做勤务兵。

刚参军时,陈先瑞十分懊恼自己只能干些扫地洗衣的杂活。每天除了训练,就是整理粮食、搬运弹药,与战斗没有任何关系。他羡慕那些能上前线的战士,暗自发誓一定要证明自己。终于,在一次补给任务中,陈先瑞联络几名战友,私自捕捉了一个溜进营地的敌军士兵。他把这名俘虏带到营部交给长官,作为自己的首功。

这一举动让陈先瑞一举成名。营长看出他的勇猛与精神,决定给他一个上战场的机会。1930年,陈先瑞如愿成为了一个正式的战士。不久,他参加了一次袭击敌军的战斗,单枪匹马就活捉了十几名敌人。这一功绩让他一举成名,被提拔为师里的通讯员。

从一个杂役,到战士,再到通讯员,陈先瑞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长官的赏识。这成为了他参军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尽管通讯兵不直接参与战斗,但陈先瑞明白,通过把握信息和通讯,他也能为革命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红四方面军血战长征路

1931年,陈先瑞所在部队改编为红四军,并加入了著名的红四方面军。他也由一个小小通讯兵,逐步升任为排长、连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先瑞已是红二十五军二百二十四团一营的政治委员。这一次,他终于有机会与老子慈祥的毛主席一道,踏上革命的征程。

然而,长征之路充满荆棘。一路上,红军经历了多次血战。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广昌打响了历史性的强渡乌江战役。陈先瑞带领他的营,乘坐木筏强渡乌江,与敌人展开白刃肉搏。他手持宝刀,亲自率领战士冲锋陷阵,生擒敌军一个连的兵力。这是他第一次指挥营级规模的战斗,一鸣惊人。

但更艰巨的考验还在后头。1934年12月,在湘江战役后,红四方面军伤亡惨重,不得不分头突围。陈先瑞带领一部分幸存者,在零下的温度里翻山越岭。途经一处冰封的山崖时,陈先瑞不慎从冰面上滑落,跌断了腿骨。紧追的敌人就在后头,他只能依靠几名战友搀扶着艰难前行。

更糟糕的是,敌人蓄意在他们取道的山路上撒下了剧毒的砒霜。陈先瑞和战友们虽然小心翼翼,还是有人吸入毒粉,当场毙命。

那一个月里,陈先瑞历尽艰辛,好不容易追上大部队时,已是强弩之末。但他依然振作精神,将自己的伤势隐瞒起来,不向任何人透露,因为他知道,大家都在努力活下去,没有时间照顾残疾的他。

三、鄂陕边区建立根据地

1935年初,红军主力继续西进,而伤势未愈的陈先瑞被留在鄂陕边区坚持游击战争。起初,他只有3个营不到100人,面对敌人步步紧逼,几乎丧失了希望。他曾想过,自己这样残废的人,能否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但陈先瑞没有放弃,他知道,这是党对他的重托。于是他前去探望一位老红军,请他指点如何在鄂陕立足。那位老红军非常欣慰陈先瑞的决心,他严肃告诫陈先瑞,红军的生命力来自人民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打开局面。

陈先瑞牢记老红军的教导,他带领部队进村入户,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动员群众参与革命。不久,许多热血青年加入了他的队伍,壮大了实力。到1936年,陈先瑞的红七十四师已发展到两千多人,在鄂陕边境24个县逐鹿格斗,与敌人不断周旋。

这期间,陈先瑞与部队历经艰难险阻。有一次,他们被敌人围困在深山老林里,粮食耗尽,只能挖野菜充饥。战士们绝望到想自杀,陈先瑞整夜眼不阖睛,亲自把守在悬崖边,以防有人跳崖轻生。还有一次,敌人在取水的山泉中下毒,数十名战士中毒后痛苦不堪。陈先瑞痛心疾首,发誓一定要让这些牺牲枉费。

四、转战华山 大闹西岳

1936年冬,陈先瑞决定孤軍深入,策应红军主力北上。他选中了离延安最近的险要之地——华山,带领红七十四师进驻此地。敌人闻讯大惊,因为据华山之险,红军就可以威胁西安。为防患于未然,敌人誓要歼灭陈先瑞的红七十四师。

陈先瑞深知敌强我弱,不可与之正面对抗。于是他巧妙运用诡计,故意现身让敌人发现,然后迅速隐入山林。敌人见他逃走,便尾随其后。陈先瑞带领红军在华山周围兜圈子,敌人紧追不舍。就这样,陈先瑞把敌人耗在华山地区,达到了策应红军主力的目的。

这场“大闹华山”的战术非常成功。敌人调派重兵围剿陈先瑞,减轻了对红军主力的阻截压力。而陈先瑞则带领红军游击队在华山的山洞和林间移动,与敌人进行游击战,伺机出击,打了又跑,消耗敌人的力量。

有一次,陈先瑞利用夜色潜回华山顶峰,将红军旗帜插在了山巅上。第二天一早,下面的敌人看到红旗招展,大为震惊。他们认为红军主力已经到达,于是疯狂向华山顶发起进攻。陈先瑞趁机命伏兵痛击下敌人,收获了战果。

1936年10月,毛主席终于带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与红二方面军胜利会师。陈先瑞的孤军深入,为红军会师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也从心里为这一胜利而自豪,因为自己对党和人民的信念从未动摇。

五、华山奇兵鄂陕猛虎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先瑞部队改编为八路军骆马营。1937年秋,日军突然强渡黄河,进犯延安。骆马营奋勇抵抗,陈先瑞亲自指挥,多次击退日军,成功保卫了延安。这场战斗,陈先瑞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嘉奖陈先瑞,毛主席特意召见了他。两人坐在窑洞里长谈,毛主席反复称赞陈先瑞当年在鄂陕边区的英勇事迹。陈先瑞也详述了在鄂陕两年的艰苦斗争,说这里的群众就像他的亲人,他决不允许敌人再伤害他们。

与伟大领袖面对面交流,对陈先瑞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他向毛主席保证,一定带领鄂陕人民坚持抗战到底,绝不让鄂陕沦为敌人的殖民地。毛主席则勉励他,要与本地群众和睦共处,鼓励他们自卫抗战。

这次会面,陈先瑞受益匪浅。他意识到,革命斗争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红军的根基在人民。回到鄂陕后,他更加倾听民众心声,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抗日,获得了极大支持。在人民的海洋中,陈先瑞与日军斗争了8年,始终坚持不懈。

六、豫鄂陕老区重返故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一触即发。1946年,陈先瑞率部从中原地区突围,重返鄂陕陕南老区。这一次,敌人阻击更为凶险,陈先瑞的部队只有上千人突破重围。在陕南,他们依靠熟悉的群众展开游击战,与昔日的敌人再次进行殊死搏斗。

重返故地,陈先瑞热泪盈眶。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他熟悉,多少战友曾在这片土地上抛洒热血。如今,又要重新开始艰苦的斗争。不过,他知道鄂陕人民一定会支持红军。果然,许多老乡热情欢迎他回来,还提供了许多宝贵情报。

在鄂陕开展了一段时间的游击战后,陈先瑞决定孤军西进,开辟豫西根据地。这一次突围异常艰难,敌人利用地形设下重重埋伏。陈先瑞亲自带队开路,一路杀敌突围。终于,经过两天两夜浴血奋战,红军突破重围,进入豫西。

豫西群众对陈先瑞并不熟悉,起初并不积极支持红军。为了争取信任,陈先瑞带领红军深入群众,协助劳作,参与生产。还成立了民兵组织,训练群众自卫抗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豫西根据地逐渐建立,为解放区的联合打下基础。

三年后,陈先瑞终于等来了胜利的曙光。1949年,解放军攻占陕南,他又一次凯旋这片热土。陈先瑞心中激动万分,多少次,他以为这辈子都要埋骨鄂陕,没想到今天终于能够胜利归来。

七、北京军区政委验证英名

新中国成立后,陈先瑞历任多省军区主官。然而,他当年“大闹华山”的光辉事迹,多年来却没人提起。直到1969年,北京军区政委一职空缺,毛主席在会上问起:“当年大闹华山的师长现在在哪?”

一时间,在场的高级将领都想不起来。17年过去,那段在陕南的艰难历程,似乎已经被人遗忘。陈先瑞腼腆地站起身回答:“是属下。”

毛主席这才想起,原来面前这位沉默寡言的中将,就是当年“大闹华山”的英雄!他高兴地拍着陈先瑞的肩膀,夸奖他当年的事迹对红军会师起到了巨大作用。

于是他当场决定,由陈先瑞担任北京军区政委。在场的将领们也纷纷想起陈先瑞的英名,对他表示敬意。这一任命,充分肯定了陈先瑞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贡献。

在北京军区政委的岗位上,陈先瑞以过人的魄力和毅力,完成了党交给他的各项任务。尽管他不担任第一线指挥作战,但他的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对北京军区发挥了重要作用。陈先瑞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将个人荣誉归于组织和人民。

1981年退役后,陈先瑞并未安享晚年,而是继续编撰红军历史,特别是红二十五军的历史,希望后人不要忘记这段可歌可泣的往事。1996年,陈先瑞在给后人留下宝贵历史财富后辞世,享年82岁。他的一生,可歌可泣,激励人心。

结语

陈先瑞是中国革命的一位无名英雄。他始终心怀人民,视死如归。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忠诚坚贞的战士,中国革命才得以在烽火和血雨中开辟胜利的道路。陈先瑞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他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应该成为我们的榜样。

1 阅读: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