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索要彩礼骗婚算不算诈骗?3个关键证据教你识破陷阱!

一、生活场景难题:相亲背后的“甜蜜陷阱”2021年,某地男子张某通过媒人介绍认识李女士。交往中,李女士以“当地风俗”为由
一、生活场景难题:相亲背后的“甜蜜陷阱”

2021年,某地男子张某通过媒人介绍认识李女士。交往中,李女士以“当地风俗”为由要求张某支付彩礼18.8万元,承诺婚后共同生活。张某转账后,李女士却以“家人反对”“身体不适”等理由拖延登记,最终失联。张某报警后才发现,李女士用类似手段已骗取多人钱财。

类似骗局中,受害者常面临以下困境:

“给了彩礼对方却消失,钱还能要回来吗?”

“如何证明对方是骗婚而不是感情破裂?”

“法律会怎样惩罚这类行为?”

二、法律与实务分析:骗婚索财如何构成诈骗罪?1. 诈骗罪的四大构成要件

⚖️《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需同时满足: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如伪造身份、虚假承诺婚姻;

被害人产生错误认知:误以为对方愿意结婚;

基于错误处分财产:支付彩礼、购房款等;

非法占有目的:得手后失联或拒绝履行承诺。

(骗婚案与诈骗罪要件对照)

2. 立案标准与量刑规则

⚖️根据《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数额较大:3千元至1万元(处3年以下徒刑);

数额巨大:3万元至10万元(处3-10年徒刑);

数额特别巨大:50万元以上(处10年以上徒刑)。

案例参考:

黄某通过相亲骗取2名男子彩礼7万余元,被判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院认定其无结婚意愿,索财后失联构成诈骗罪。

三、解决方案:遭遇骗婚如何追责与追损?关键证据搜集指南

身份信息:对方身份证、户籍证明(如有伪造可加重处罚);

资金流水:彩礼转账记录、收条、聊天记录(注明“彩礼”用途);

欺骗证据:拒不见面/登记的聊天记录、媒人证言。

(证据类型与法律效力)

法律维权三步流程

报警立案:向公安机关提交证据材料,说明被骗经过;

刑事追责:检察院以诈骗罪提起公诉;

民事追偿: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单独起诉要求退还款项。

实务提醒:

及时冻结对方账户,防止财产转移;

若对方部分退款,仍需追究刑责(不影响罪名成立)。

四、延伸问答:关于骗婚诈骗的其他疑问

Q1:双方登记结婚但很快离婚,算骗婚吗?

A:需综合判断。若婚前隐瞒重大疾病、债务,或索财后无共同生活事实,可能构成诈骗。

Q2:恋爱期间赠与的财物能要回吗?

A:日常小额赠与(如节日红包)一般不可追回;大额财物(如车、房)若有结婚前提,可主张返还。

Q3:如何区分“骗婚”与“感情不和”?

A:核心在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若索财后失联、同时交往多人、虚构身份,则倾向认定诈骗。

五、律师提示

骗婚诈骗利用感情骗取财物,法律绝不姑息!普通大众需注意:

婚前谨慎:核实对方身份、婚姻状况;

留痕意识:大额资金往来务必书面约定;

及时止损:发现异常立即报警,避免扩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