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统计局与国家统计局都在近期发布了经济形势的统计情况,但令人诧异的是,两者的统计结果迥然相反,这是非常费解的一件事。
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我们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对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月份环比增长3%,1-11月总额同比增长3.5%。也就是说大家的消费比去年同期都增加了约3个百分点。
再来看看上海统计局的数据。

上海市1-11月零售额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其中吃增加了1.6%,其他方面比如穿、用、烧等都是下降的,住宿和餐饮行业下降比例约5%。整体来看上海市人民都在节衣缩食了。
面对国家统计局与上海统计局的结果差异,并未查询到有经济专家进行解读。我们可以粗浅的进行判断。
假如两者数据均为真实、准确的,那么可以推断出一个情况,就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人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有明显的收缩,而经济欠发达的城市,人民的消费热情和消费能力仍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这有助于促进城市间的均衡协调。
但这里有一个逻辑悖论,发达城市基本都是超级大城市,对周围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会有明显的行星效应,越是经济发展停滞的时候,对卫星城的资源吸引力越大,换句话说,就是越是经济下行,越是会吸收卫星城的人才和资源,维持大城市的经济活力,并对小城市造成创伤。
所以,这个推断是不成立的。
还有另一个解释逻辑,就是发达城市去中心化。在城市化进程已经达到顶峰时候,就会出现城市去中心化的现象,也就是原先在大城市工作的人,转而回到小地方居住和生活,并将在大城市赚取的收入,在小城市进行消费,从而促进小城市的快速发展。
江浙沪地区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75%左右,这已经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率的临界值,所以此种解释应该是说得通的。
由此推断,在未来的十几年时间里,上海等大城市的消费指数还会稳中有降,而其他小城市的消费指数仍会保持较好增长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