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58年,邓稼先带着他的团队,告别妻儿去了大西北,那里人烟稀少,他们就是为了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这一去就是28年,他的妻子许鹿希一直守在家,守着他们的承诺,就等着邓稼先回来。
到了1985年,他们终于见面了,可邓稼先因为常年被核辐射影响,身体越来越不好,从见面到丈夫离世,就短短一年的时间。
许鹿希等了他那么久,结果却是看到丈夫一天天衰弱下去,心里头的酸楚无法言说,他们结婚33年,但真正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才5年。
许鹿希想起和邓稼先最后的那段时光,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邓稼先走了以后,她还是住在老房子里,她说,只有这样,她才觉得邓稼先还在身边,好像他从来没离开过一样。
要说起邓稼先和许鹿希的爱情故事,那源于一段师生情缘。
邓稼先是国学大师邓以蛰先生的儿子,许鹿希是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先生的宝贝女儿。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父辈们常常聚在家里聊天,许鹿希一家也经常去邓家做客,两家的孩子们也是玩得特别好,邓稼先特别受许老夫妇的喜爱。
1937年七七事变后,邓以蛰教授因为生病,全家就留在了北平,那时候,日本鬼子想让中国人屈服,硬逼着大家给他们鞠躬,邓稼先看到这些,心里又生气又憋屈,他宁愿绕远路,也绝不向鬼子低头。
后来,他还在学校里撕了日本旗踩在脚下,校长担心他出事,让他先躲一躲,就这样,16岁的邓稼先带着救国的理想和对鬼子的恨,走上了学科学的路。
年轻时候的邓稼先是有几分帅气的,他深邃的眼窝很有洞察力,五官很端正,看上去就是个风度翩翩的君子,穿着中山装,整个人散发着平静且坚定的气息。
许鹿希18岁那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而邓稼先则在北大做物理系助教,两人因此有了交集。
那时候的许鹿希,充满了知性和智慧,她带着一副充满文学气的眼镜,看上去才学满满,她的头发精心打理,端庄大方,面容温和亲切,微笑中都是从容和自信,画面充满了雅致感。
他们两家渊源很深,再加上从小就认识,所以很快就在一起了,这就是他们缘分的起点。
那时候的北京大学医学院,女学生可不多见,因此一开始有人私下里议论纷纷,说许鹿希之所以能进来读书,是不是因为她父亲是北大很有名的教授,走了后门。
但没过多久,大家伙儿就发现,这姑娘是真的有实力,每次考试都成绩优异,完全是靠自己的本事考上的。许鹿希在学业上的表现极为亮眼,她不仅在物理科目大放光彩,其他科目也同样优秀,从不偏科,这一下子就吸引了邓稼先的注意。
外面有人传他们俩是青梅竹马,但许鹿希说,其实他们上大学之前并不认识,只是两家大人关系好,她自己是上大学后才和邓稼先认识的。
1953年,许鹿希从北京医学院毕业了,她选择留校,在解剖学教研室当起了老师,也就是在那一年,她和邓稼先喜结连理,成了夫妻,结婚后的五年,是许鹿希夫妻俩最幸福的时光。
邓稼先会抽空搞搞科研,偶尔发表几篇论文,然后用赚来的稿费给孩子们买点好玩的,许鹿希就每天下班回家,与丈夫和孩子们呆在一起,然而,这段幸福的时光在1958年被打破。
1958年夏天,对于许鹿希来说,是一个至今都不会忘记的一天,那晚,她和丈夫一夜未眠,由于丈夫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变动,他要去一个很保密的地方——九院,研究核武器。
这是一份需要保密的工作,邓稼先因为这份工作得和妻儿分开,但妻子特别坚定地跟丈夫说,她会全力支持他,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正是这一句坚定的支持,许鹿希付出了一辈子,邓稼先去了大西北后,她连丈夫在哪都不知道,只知道他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只是偶尔的时候,邓稼先会回家一趟,他们也从来不聊工作,只谈家常,有些时候,邓稼先的同事来出差,只要许鹿希知道,都会买些丈夫爱吃的东西,比如好烟、好糖之类的。
丈夫走后的那些年,许鹿希每天都还像他在家时那样,打扫房间、整理家务,这么做,既是因为心里想他,也感觉这样能和他心意相通。
在这28年里,许鹿希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孤独,她不能给丈夫写信,不能寄东西,甚至不知道丈夫去了哪里工作,孩子们不理解为什么爸爸突然就不见了,老人们也不明白儿子去了哪。
她既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又要兼顾自己的工作,在单位,她拼命工作,成为了北京医科大学较早确认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之一;在家里,她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和孩子,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
由于丈夫的保密性工作太强,许鹿希的同事们都不能到家里来玩,生怕不小心泄露了什么秘密,所以他们家有个很严格的规矩,那就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纸片,都不能往家里带,也不能带出去外面。
在那段日子里,邓稼先回家和离开的日子并不固定,经常一个电话,车就在楼下等,警卫员一上来,他立马就走,直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许鹿希和家人才大概知道邓稼先是干什么的。
当时,许鹿希的朋友看她总是一个人忙里忙外的照顾孩子,都挺奇怪的,明明是快乐的一家四口,男主人却总是不在,当然也避免不了邻居们说闲话,但许鹿希总是默默忍着,自己把日子过好。
虽然委屈,但她从没有一句怨言,虽然许鹿希的出身挺好的,但她小时候家里过的还是挺苦的,作为家里的老大,她需要干很多的家务活,她一家的经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很难理解。
按照北方的规矩,女婿应该常来家里帮忙,向老人问好,但自己的丈夫却做不到这些,还总是突然就不见了,让家里人很担心。
许鹿希的父亲并不清楚女婿在做什么工作,但知道他在做保密的国防工作,所以他从来都不多打听,只是默默地把好烟好酒留着,等他来了给他享用。
1985年,这夫妻俩好不容易见上了面,本来以为以后能过上安稳日子了,可没想到,因为工作原因,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结果被查出了直肠癌。
在做了四五个小时的手术后,邓稼先还算有点好转,1986年,许鹿希的父亲因为生病住进了医院,邓稼先就去医院看望他老人家。
可邓稼先自己的身体也没有完全大好,手术后的伤口和癌细胞折磨得他经常疼得满头大汗,坐下的时候都得在屁股下面垫个橡皮圈,许鹿希看到丈夫这样,心里特别难过,眼里满是伤心和心疼。
同年的7月,邓稼先在病房里,被颁发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奖章和证书,这是对他工作的认可,也是荣誉的代表,可没想到,十二天后,他就走了,那时候他才62岁。
躺在病床上的邓稼先先生,或许在担心妻子的情绪,脸上挤出了笑容,他的笑容很满足,有着妻子的陪伴,或许老先生也感到舒适和安心吧。
许鹿希在一旁静静的守候,目光专注且深情的看着丈夫,手轻轻的搭在丈夫的肩上,无声的向他传递着温暖和安慰。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许鹿希说:“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也选择你!”这句话让许鹿希泪如雨下。
邓稼先走的时候,许鹿希才58岁,去年8月份,就在那所简单温馨的小房子里,她过了她的95岁生日,没有鲜花没有寿宴,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幅祝寿字画。
能看出她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但是看起来精神很不错,因为患有哮喘病,她已经有10年没有下楼了,但是小小一方天地依旧困不住许鹿希,因为那里都是和丈夫满满的回忆。
她和邓稼先一共生活了33年,丈夫走后,她又在这老房子里守了三十多年。
这栋50年代建的老房子,没有方便的电梯,上下楼都挺费劲儿的,但许鹿希就是不肯搬走,这60多平米的小屋里,不管是家具还是屋里的陈设都还保持着邓稼先在的时候的样子。
70年代时候,买的沙发早已经坏掉了,仍然在家里放着,上面都铺了好几层垫子,书桌上摆着的还有老式的电话机,虽然现在早都不用了,但还是放在原来的地方。
还有邓稼先各个时期的照片,都被套上了透明的塑料袋,她在丈夫使用的物件上都写上了年代和日期,然后放进袋子里,许鹿希就想让这些东西都一直留着,就像邓稼先还在一样。
想念他的时候,她就坐在丈夫生前经常坐的沙发上,沙发上的毛巾也一直都在,她从来没有更换过,她就是用这样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和爱意。
许鹿希用自己的坚韧和无私,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不管闲言碎语,坚定的等待丈夫归来,虽然重逢后的日子短暂而悲痛,但她却从未放弃过对丈夫的思念和敬仰。
参考信源:
人民政协报——两弹元勋邓稼先与许鹿希的爱情故事 2015-07-02
书摘——许鹿希和邓稼先201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