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全球主要大国中,要说哪个最热爱和平,那么中国说第一,应该没有国家敢说了第二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很少与周边国家爆发过直接冲突,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我国其实已经有几十年没有打过仗了。
可即使是这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总认为中国是巨大的“安全威胁”,并处处针对中国进行打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不断的打压中国呢?
所谓“原罪”
过去几百年间,西方国家无疑代表着人类社会的领先方向,很多科技、文化、制度都来源于近代西方的贡献。
长时间的领先,令西方国家多出了很多“傲慢”,他们形成了一套自我循环的霸权逻辑:现代化必须复制西方制度,国际规则必须由美欧制定,全球利益必须优先满足发达国家。
这种逻辑在殖民时代通过枪炮建立,在冷战时期通过经济优势巩固,最终形成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式。
但中国的发展完全跳出了这个框架——它没有像日本那样全盘接受西方制度,也没有像苏联那样陷入军备竞赛。
而是通过改革开放激活自身市场潜力,用4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200年的工业化进程。
1980年中国经济只有美国的不到7%,到2024年已占全球GDP的18.8%,成为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种发展速度和规模直接冲击了西方对“发展规律”的垄断性解释权。
更让西方焦虑的是,中国证明了一条不依靠殖民掠夺、不依附霸权体系的崛起路径。
历史上英国靠殖民扩张积累原始资本,美国通过美元霸权收割全球财富,而中国则通过脱贫攻坚、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内生动力实现发展。
当华为突破5G技术封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反向占领国际市场时,西方突然意识到,他们熟悉的“技术代差剥削”模式正在失效。
这种发展模式还提供了新的国际公共产品,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吸引150多国参与,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替代了西方惯用的“经济援助附加政治条件”策略。
此外,中国崛起动摇了西方“赢者通吃”的分配逻辑,资本主义体系本质是金字塔结构,需要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产业链底端为发达国家输送利益。
但中国通过产业升级,在光伏、高铁、数字经济等领域掌握核心标准,甚至开始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当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合作共赢替代零和博弈时,实际上是在解构西方延续数百年的霸权分配机制。
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说的那样:
西方无法接受一个非西方国家证明现代化路径的多样性,更恐惧中国道路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新选项。
当美国发现其惯用的“价值观输出”在中国失效,其主导的全球秩序被多极化趋势瓦解时,便将这种制度性焦虑扭曲为对中国的“原罪”指控。
于是在最近这十几年时间中,无论中国再怎么强调和平崛起,强调中美合作,但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从未停止。
只是,在中国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美国的打压却常常适得其反……
失败的打压
尽管美国在打压中国上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但面对韧性强大的中国经济,美国的打压不仅没能令中国,反而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
就像美国人这段时间特别喜欢搞的“关税大棒”,他们试图通过抬高关税削弱中国商品竞争力。
但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做法导致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严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打压,也在渐渐失去成效。当美国禁止向华为供应高端芯片时,或许不会想到中国企业两年内实现28纳米芯片全国产化,上海微电子14纳米光刻机突破在即。
这种倒逼效应,让微软总裁警告美国政府:“我们正在亲手培养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而在地缘政治层面,尽管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军事包围网,联合28国举行环太平洋军演。
但面对解放军日益增长的远程打击能力,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他们不得不将自己在第一岛链中的力量不断向第二、第三岛链后撤。
甚至一贯横行无忌的美国军队,更是在亚太地区不断探寻所谓的“海岛游击战”,希望通过这种“偏门”的方式,来应对中国崛起的军力。
可以说,尽管美国不断的对中国进行各种打压,但中国崛起的态势,却已经是不可阻挡!
结语
中国的发展历程,以独特的路径打破了西方对现代化范式的垄断,用实践证明了不同文明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创新与和平合作实现崛起。
此外,今天的中国,也绝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对中国而言,无论美国的对华打压再怎么激烈,但在中国不断增长的国力下,这些阴谋都将被彻底粉碎!
参考资料
环球网:《美国为什么一直针对中国?英国学者这篇演讲分析得太透彻》2020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