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6句绝美宋词,读诗如品茶,静中见天地

01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苏轼《行香子·述怀》夜色澄净无尘,月光如银似水。举杯痛饮时,定要斟满酒杯。

01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苏轼《行香子·述怀》

夜色澄净无尘,月光如银似水。举杯痛饮时,定要斟满酒杯。苏轼以月夜为背景,借酒抒怀,表达超脱世俗、及时行乐的豁达。“人生苦短,当尽欢而醉”。看似洒脱,实则隐现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令人读后既感旷达,又生苍凉。

02

想松风、吹断茶烟。著我白云堆里,安知不是神仙。

——张炎《风入松》

松间清风拂散袅袅茶烟,若我能栖身白云深处,谁又知这不是神仙之境呢。借松风茶烟勾勒隐逸之趣,白云与神仙都是暗含对现实的疏离与对自由的渴望。全词虚实相生,既有山野闲适的意境,又藏身世飘零的孤寂,读来如入桃源,却隐见词人眉间一缕清愁。

03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世人皆言无人如我般愁苦,可看今夜大雪中,那梅花瑟瑟,岂非与我同悲。蒋捷以雪中寒梅自喻,将个人孤苦投射于自然。梅花本为傲雪之姿,此处却成“愁”的化身,反衬词人漂泊困顿的凄凉。物我合一,愁意翻倍,寒夜读之,如见一袭青衫独立风雪,天地茫茫,无处寄身。

04

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张炎《甘州·寄李筠房》

空山渺远,不必赠我白云,唯愿得一枝梅花相寄。梅花在此是高洁与友情的象征。张炎化用“折梅寄远”的典故,以“白云休赠”反衬梅花之珍贵,既显文人风骨,又暗含乱世中知己难求的悲慨。空山寂寂,一枝梅香,胜过千言万语。

05

午梦醒来,小窗人静,春在卖花声里。

——王嵎《夜行船·曲水溅裙三》

午睡初醒,小窗边悄无人声,唯有卖花人的吆喝,唤来满城春意。以“卖花声”点破春日的鲜活,静中有动,寂中有闹。词人慵懒醒来的闲适与市井生机的碰撞,勾勒出江南春日的温婉情深。一句“春在卖花声里”,将无形春色化为市声烟火,平淡中见妙趣。

06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秦观《满庭芳》

晨光破云而出,春色恰合人心,骤雨初歇,转眼天已放晴。秦观以轻快笔调写雨后春晨,云开雨霁暗喻人生阴晴交替的常态。“春随人意”四字,既写自然之景,更抒豁达之怀,似在劝慰:风雨终会过去,不如静待晴光。

07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秦观《满庭芳》

独坐西窗下,听翠竹沙沙作响,突然间以为故人踏风而来。以竹声拟人声,写尽相思入骨的痴态。风吹竹动本是寻常,词人却生出“故人来”的错觉,深情至此,竟让无情之物染上人情。寥寥数语,道尽等待的焦灼与幻灭的哀伤。

08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年少时自诩才高志远,如凌云之笔;而今青春逝去,只剩满心荒凉。今昔对比强烈,以“春华”喻少年意气,“萧瑟”写暮年心境。凌云笔与落尽花,一扬一抑间,道尽才子迟暮的悲凉。非历经沧桑者,不能解此句锥心之痛。

09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宋·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君臣功业不过大梦一场,古今虚名终成空。唯有青山绵延,云山缭绕,晨光中依旧苍翠如画。苏轼行舟富春江上,见山水亘古,叹人世浮沉。远山、云山、晓山,层层递进,如一卷水墨长轴,写尽天地之大美与人生之微渺。

10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黄昏将至,雨打梨花声声急,庭院深深门紧闭。闭门听雨的意象,将春愁锁入一方庭院。梨花带雨,本为凄美之景,却因“深闭门”而更显孤绝。雨声愈急,心绪愈静,寂寞如潮水漫过纸面,无声浸透读者心扉。

11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宋·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只愿化作一枝孤傲梅花,在黄昏斜阳下临水自照,清影成双。周邦彦借梅写志,以“潇洒”二字道尽梅花的风骨。黄昏、斜阳、静水,构成冷寂背景,梅枝孑然独立,就像是词人于浊世中坚守的高洁。

12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宋·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人世坎坷早已看惯,此心无论去向何方,皆能从容自适。看似超然,实为饱经风霜后的通透。张孝祥历经宦海沉浮,以“悠然”二字藏起半生酸楚。语句平淡如白话,却如老茶回甘,愈品愈觉苍凉中自有力量。

13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宋·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似欲与贤者倾谈,山势起伏如万马奔腾而来。稼轩以奇崛想象赋予青山生命,将静态之景化为动态之势。“万马来无数”既写山峦连绵,亦喻心中壮志难酬的激荡。山河壮阔与英雄失路的悲慨交织,读来如闻金戈铁马之声。

14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宋·刘辰翁《柳梢青·春感》

怎忍独对青灯枯坐?忽忆故国楼台,曾照一片明月如霜。亡国之痛借“青灯”“明月”道出,今昔对比刺人心魄。月是当年月,国已非故国,灯影摇曳中,故国山河恍如隔世。凄怆至此,字字皆是血泪。

15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

——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密叶交叠处黄莺筑巢,湖面微波轻卷柳絮,夕阳斜照断桥,归船缓缓靠岸。张炎以工笔细描西湖暮春之景,叶、莺、絮、桥、船,无一不静美,却暗藏国破家亡的哀思。归船载不动离愁,斜阳映不尽沧桑,所谓“以乐景写哀”,愈显其哀。

16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三更冷雨敲打梧桐,每一片叶子滴答作响,声声皆在诉说别离之苦。以雨打梧桐的实景,写彻夜难眠的虚情。叶叶声声,既是雨声,亦是离人心碎声。秋夜孤寂被无限放大,读来如置身寒雨之中,凉意浸透骨髓。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