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架六代机相继展示后,中美空军出现“代差逆转”,美国首次在战机上落后中国一代,引发国内震动,众多媒体掀起反思浪潮。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近期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六代机并非突然出现,美国内部早已发出警告,然而美军却未采取补救措施。
01.早在三年前,美国已发出相关“预警”。
2021年3月,美国空战司令部司令马克·凯利将军警告,中国空军或先于美国部署六代战机,美国应关注此态势,并加速推进“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机(NGAD)”项目。
2022年9月,该将军重申,中国具备在美国之前部署第六代战机的能力,反观美国,似乎尚未做好相应准备。
以四星上将为首,美军内部出现质疑NGAD之声。部分空军将领称,NGAD进度滞后,应放弃开发,转寻成本低、研发快的替代方案。
遗憾的是,美军未采纳质疑声,凯利将军警告三年后,2024年底中国六代机已面世,而美军期望的NGAD计划进度依然缓慢。
《军事观察杂志》援引美专家亚伯拉罕·阿姆斯特朗分析,称量化数据显示中国或早于美国部署六代机。对比中美战机开发时间,中国歼-20仅6年服役,而美F-22与F-35需15至16年。
若以F-35从研发至装备耗时15年为例,美国NGAD项目或将于2030年代后半期服役,而中国六代机则有望在2030年前正式投入使用。
这家美国媒体依据理论,意图表明美国早已发现问题,却归咎于高层未重视先前的“警告”,忽视了早已存在的危机信号。
实际上,现今谈及美国国内的“警告”仅是事后诸葛亮,美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并非未足够重视这些所谓的“警告”。
02.美国的行为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自我安慰”,试图通过特定方式缓解某种压力或不安,而非真正解决问题。
实际上,全球普遍认为中国将在军事领域超越美国,因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已持续数十年,军工研发与制造能力不断萎缩,部分重要产业仅维持基础生产,无显著发展。
航空领域方面,90年代美国有51家大型航空航天防务企业,现因兼并与制造业衰退仅剩5家,固定翼飞机制造商减至3家。垄断企业创新不足,制造业衰退,美军飞机更新换代陷入困境。
F-35历经15年艰难开发,仅为美军空中力量衰退中的一段小波折。在美国航空领域,此类乃至更极端事件,比比皆是。
B-21轰炸机旨在成为美国战略威慑新支柱,设计初衷较B-2在尺寸、成本和技术难度上均有降低,却频遭延误和超支。生产商诺·格公司承认,因B-21项目已亏损12亿美元,且前五批次飞机将超支交付。
美军F15-EX战机旨在升级F-15E,增强挂载与态势感知。作为四代机,其价格超1亿美元,而F-35已降至8000万美元。外界认为美军采购它是为弥补波音亏损,保住其制造能力。
中国在航空领域发展不同于美国,歼-20扩产、歼-35亮相,展现独特技术路径;国产引擎问题已解,换装稳定;无人机领域,中国先进机型众多,全球领先。
中国对六代机的开发路径稳健,成飞六代机原型机JH-26数年前已以模型形式亮相航展,表明中国早已着手概念设计、技术论证与开发。
当前境况下,明眼人均可察觉,中国在航空领域赶超美国仅是时间早晚,美媒现关注的“提前警告”实为不愿正视自身问题,仅是自我慰藉之举。
更何况,即使美国已察觉问题并意图补救,亦无法扭转局势。
03.美国已无力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2016年特朗普执政时,美国已察觉中美制造业差距,遂推行制造业回流政策,利用关税壁垒措施保护本国制造业发展。
拜登执政后,延续并强化了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与贸易保护政策,联合盟友建立“芯片联盟”,旨在以信息化时代算力为关键,遏制中国发展。
特朗普二次上台后,更进一步瞄准巴拿马运河,意图掌控运河以降低他国运输成本,减少本国供应链开支,助力美国制造业重返本土。
过去8年实施的遏制措施,未阻中国发展,也未实质推动美国国内产业。至今,NGAD项目仍停留于理论,未获实际进展。
除遏制策略外,美国亦探讨过替代方案,考虑采用已制成原型机的B-21取代NGAD,在B-21面世前,令其参与空中优势争夺战。
B-21采购量增加迫使诺·格开设新工厂并扩招工人。鉴于B-21项目问题频出且美国制造业工人短缺,新工厂将大幅提升项目成本,交付周期亦充满不确定性。
总而言之,美国以往采取的对抗措施均未见效,如今实施的任何补救手段恐也难以助其赶超中国的发展速度。
当美国面临困境时,中国将继续前行。055与六代机已拉开中美海空军装备代差,未来中国必将持续创新,确保彻底超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