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霍元甲》和《叶问》都要把日本对手塑造成正面人物?

猴姆小馆 2024-12-19 17:42:34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常年浸泡于二极管式善恶分界,以及熊猫式人物站队教育下,养成的思维惯性。

这种惯性底下,世界上只分「圣人」跟「狗JB」。你要么就是伟光正好的挑不出一点毛病,敢讽刺一句直接拘留十五天。要么就是人人喊打的狗杂碎,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且两者经常可以无缝互相转化,老百姓也都不纠结。因此汉奸一定长的猥琐,英雄必然红光满面正经到孩子都不像自己亲生的,领导只要不被双规,肯定是王霸之气之余又亲切的犹如邻居大哥。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人生,也不是真正的是非对错,是一种以立场为先,极度脸谱化后

给智力水平比较低的人拿来搞印象固化的钢印疗法。实际上日本对手是正面人物吗?他们正面个屁啊。哦,因为讲信用、有武德,所以这就是正面人物了。那这个正面人物来中国是干啥的呢?尤其是叶问里的三浦,本来就是侵华日军的头子,如果因为他热爱武术,尊重武术家,所以他就是正面人物了,那他要是只娶一个媳妇儿,从来不搞破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岂不是也得算他一个?

当然,我能理解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是觉得侵华日军会是正派。他们只是很单纯的认为,反派人物、大魔王,是不能有自己的人性闪光点的。得长的也丑,办事也恶心,同时立场还非常偏。因为多少年潜移默化的教育宣传里,都是按这个路子把人往沟里带的。尤其是前两点。

因为立场这件事涉及大是大非,脑子笨的人不一定能理解。你给他讲民族大义或者共荣圈为什么是邪恶的,他没法特别直观的感知这个立场是多么的错误。但你只要把这个人的特点塑造的极其猥琐,长的难看、爱调戏妇女、走道歪肩膀斜抖愣、吃完饭不给钱还打人,那他的立场之错误也就昭然若揭了。看惯了这样的宣传,自然会无法理解把反派拍的正常一点的电影,因为超纲了。

但这样拍更接近于真实的世界,更能让电影的矛盾冲突显得深刻,叶问暴打三浦的做法也显得更为痛快、悲壮。否则如果是叶问暴打野尻太君,也没有矛盾冲突了,就是稳赢局,变喜剧了。至于说「如果鬼子不讲究,就不会有公平对决的剧情基础」,这观点也不能说对。

因为三浦其实也不是个讲究人,他更多的原因是出于自恋,想证明自己,加上过于迷信自己的实力,才肯来个1v1。从叶问2、叶问4里叶问暴打白皮殖民者/白皮通天纹排华大爷两场比赛里,也可以看出,哪怕不是讲究人,也不妨碍他们喜欢打擂台。

因为一个人再不讲究,只要他觉得自己是稳赢的,有时候也有想1v1的心思。不是每个人都是政治家,只重视结果。坏人里也有热衷于力量压制型自我实现的性格,想让对方被自己堂堂正正的打服甚至打死。这并不影响他们本质上是邪恶的。霍元甲或许是个例外,李连杰在那个阶段太希望突破自己,太希望说教了。他认为他自己能拍出比徐克更复杂更深刻的功夫片,所以只能求变。

以至于把霍元甲的故事弄的很有丧事喜办的「这也能赢?」式自嘲风格,过于依赖反派的道德水准。不能说拍的不好,但肯定不是主流功夫片的架势,在内涵跟可观性上也远不如徐克拍他的黄飞鸿前三集,甚至不如叶问。五十年前有个书叫「毒草电影400部」,里面列举出很多所谓的毒草电影,有不同的毒性罪名。比较常见的一点就是「美化反派人物」。

但其实所谓的美化,只是给反派人物拍的没那么蠢,或者在他的邪恶立场,可以逻辑自洽而已。但仍然是批判的理由。因为你怎么能逻辑自洽呢?你怎么能不是傻逼呢?坏人必须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才行啊,你怎么能会搬石头往我们这边扔呢?从这个问题,也可以看出这种非黑即白式宣传路线的劣势。就是看似很省事,极度丑化对立面。但时间一长

会形成思维依赖,需要抓「反派必猥琐龌龊」的特点,以至于只要「不这么拍的坏人」,在一些人眼里,已经不能算是坏人。这并不是件好事,会把人弄得越来越傻。除非你能骗所有人一辈子,只要有个松动,就容易出现思维混乱。

1 阅读:152
评论列表
  • 2025-01-19 03:13

    电影要卖到日本

猴姆小馆

简介: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