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可曾辜负过什么人?

姜诸儿的旧时光 2024-02-28 16:57:19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神童出没,晏殊就是出没在北宋一朝的那个天才小少年。纵观晏殊的一生,比起他身边诸如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他也算的上少有的一帆风顺了,尤其是他前半生无忧无虑,大概就是因为那人的守护吧!

晏殊,抚州临川人,自幼聪颖,据说七岁时便能起笔作文章,得以闻名地方,之后名臣张知白便向朝廷举荐小晏殊,得以面圣,当场写就诗赋各一篇,得到宋真宗的赞赏,那年不过十四岁。真宗对晏殊的喜欢甚至到和寇准对抗,寇准疑似地域黑,更倾向于来自北方的神童姜盖,但真宗却更喜欢晏殊,还把他安排进秘阁读书,赐予进士出身。

真宗喜欢他的淳直坦荡,非常看重对他的培养,甚至担心晏殊淳直的品格会被复杂的社会环境污染,给他安排专门的大儒做老师。澶渊之盟后,北宋得以发展经济,国家一片祥和,人民生活乐趣也多,宴会游玩本是普遍,然当真宗得知晏殊几乎不参加这些游乐,只知道读书时,便称赞他,没成想晏殊竟然回答他说不出去嗨只是因为没钱~这个回答令真宗更加赞赏了,而且不只是口头夸赞,甚至还要下诏专门褒奖。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因为真宗早年缺孩子,就干脆把晏殊当儿子养了。不得不说,年轻时的晏殊很会拿捏真宗啊~

晏殊年龄小,按照礼制不可以参加朝廷大礼,然而只因为晏殊好奇问了一句能否旁观,真宗竟然宠溺地同意他观礼了。当然,真宗有时候为了了解外朝情况,会和晏殊通过传递纸条进行交流,想来也是为了培养嫡系吧。当然,晏殊最为难得的是没有恃宠而骄,蒙受圣上怜爱却从不炫耀,养成了他周密谨慎的个性,也正是得益于他的这种个性,才可以在真宗仁宗两朝都得以仕途显达吧~当然,你也从另一个角度认为是他“明哲保身”这一套运用的炉火纯青。

在宋真宗的小心呵护下,即使晏殊非高门出身,却被养出了天然的雍容气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晏殊的诗词作品中看出,跟范仲淹、欧阳修等大佬们不同的文风。真宗一朝,他一直官运亨通,并且都是在开封做京官,也许是被保护的太好了,晏殊身上,似乎少了一丝韧劲和魄力。

然而真宗日渐衰老,常年的病痛也让真宗逐渐失去了控制朝堂的能力,政权交给刘皇后暂行代理,刘皇后权力日增,慢慢的朝堂上也逐渐出现了皇后党和太子党两方势力,并且愈演愈烈。真宗本想从两方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但是他的病体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不排除被限制行动自由)有时候又不能使他做出判断,再加上寇准一派出现猪队友(历史小趣闻里讲),寇准被丁谓刘皇后整出局。此时,真宗应该是把唯一的希望留给晏殊了。

真宗召见晏殊,然晏殊大概是考虑到此时的朝堂已被刘皇后丁谓掌控,此时如果他公开支持寇准,无异于向刘皇后等人宣战,更何况,他小时候还被寇准疑似地域黑过。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无视真宗的求助,毕竟,他还是想一直把这种安逸的生活状态延续下去,并不想为了谁去冒风险。凭借周密立身的晏殊也就此“明哲保身”了下去。

即使保护寇准是真宗的愿望,但是晏殊还是选择了逃避,由此丁谓等人占据上风,丁谓甚至在真宗病重时矫诏强行任命自己为宰相,还篡改诏书把寇准贬至广东的雷州,而丁谓找晏殊起草复相的诏书,晏殊甚至都没有拒绝,对于病榻上的真宗来说,自己曾用心栽培的那个淳直善良的孩子,此刻只是个明哲保身的政客,何其讽刺?

也许正是这一次君臣的诀别一直令晏殊抱有遗憾和羞愧,他虽选择了明哲保身,倒也没有同丁谓般沦为奸臣,打压异己。也许他心中还怀有理想,但是这是理想却是失去了它本该有的光明的坦荡。怀着这份羞愧,也承载着真宗对于他高洁品性的期望,在今后的岁月里,晏殊不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词臣,而是为大宋网罗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千古名臣!

我是诸儿,日常更新历史小趣闻,不定期更新长文,如果喜欢我写的东西,不想错过每日的历史小趣闻的话,不妨点赞关注下哦,诸儿带你趣读历史~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