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很少再提及中国的出口了,难道是出口不重要了吗?
大家好,我是老丁
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近几年已经越来越少被媒体提及,老百姓则更是对于真实的出口情况一无所知。事实真的如此吗?
本期视频,我们就用详细的数据,再看中国出口!
中国出口的真实数据在2004年,中国的GDP是1.93万亿美元,那一年,出口总额5934亿美元。对比GDP,比值30%。2023年,中国的GDP是17.89万亿美元,出口总额3.4万亿美元。对比GDP,比值19%。
如果单纯的用出口额比上GDP,占比确实出现了一些下滑。
可如果看中国出口额占全世界的比重(如图),整体却是一直在上升的状态。自从加入WTO后,中国因为用工成本低廉,成为世界工厂。从2001-2015年这期间,中国出口出现了一波超级高速增长,在全世界的出口份额持续上升,一口气上升到13.7%。
在2001~2015年的这段时间,外部环境,整体对中国的贸易需求在持续增长,内部环境,中国的人口也在持续增长,而且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也是在这期间进展飞速。这样的双向加持,才让中国经济强势上涨。
变数出现在2015年之后,2015年中国出现了一波股市崩盘,市场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资金短缺,同时在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指向,也让中国很多没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退出了市场,中国开始打造中国制造的质量,而不再单纯追求数量。
此时开始,在中国的低端产业开始向外迁移,所以中国的出口份额占世界的比重也开始出现轻微下降。从2015年的13.7%降至2017年的12.8%,后来2018年又发生了贸易摩擦等情况,所以在之后的一两年里,份额始终没有更大的起色。
再后来出现变化,是疫情的来临,国内率先开工生产,并把产品发往世界各地。虽然这时候全球的需求相对有所下滑,但是中国的份额却变多了。到了2021年份额已经攀升到了14.9%。又创了历史新高。
中国在近几年开始提及的双循环经济策略,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人开始单纯的认为中国好像只发展内循环了。
可从以上事实数据中我们看到,中国根本就没有忽视与国际之间的贸易。不仅出口额比上GDP的比值有20%左右,而且中国出口占世界的份额,更是不降反升。
双循环政策原本的定义是,外循环和内循环像是人的左右手,“缺一不可,双管齐下”。
出口的变化还有另一个事实,也是和大多数人的认知不一样的,那就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其实体量依旧很大。
按出口比重看,2023年中国出口前五名的市场地区是东盟、欧盟、美国、中国香港和日本(如图)。东盟也是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在这之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来往是最大的。
不过在近几年,中美之间的比重确实是在持续降低的,过去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度超五分之一,而到了2023年,中国对美的出口比重已经降至14.8%。日本在2016年取消对中国的特惠关税待遇后,日本从中国进口比重也在持续下降,从2017-2023 年,下降约4.7 个百分点。
另一边,东盟国家等新兴经济体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却变得更多了,2023年中国对东盟出口比重较2015年增加 3.3 个百分点。这其中的一部分其实就是产业转移,比如越南,越南在向美国出口服装的同时,也会从中国进口相关原料,而在原来,这些从原料到制造的全部过程,其实都是可以在中国完成的。
如今,东盟在服装出口上,的确实现了对中国的部分替代,但同时也更加依赖从中国进口原材料,也是同样的事实。
全球化这条路一旦打开之后,是很难被关闭掉的,各个地区在各个产业链条上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且在很多产业上,不同地区各自的优势还挺突出。所以最终,政治等带来的限制,只会降低相关地区的直接贸易来往体量,而且很难完全封闭。这过程必然会反复博弈,然后在反复博弈的过程中,全球化也将持续进行着。
接下来,我们看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下图,是中国2023年出口中,商品结构的分布(如图)。
2023年,机电设备的出口占中国出口比重41.6%。其次是衣服、鞋子、家具等商品,出口占比22.4%。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可能容易认为出口商品中,过去衣服鞋帽等应该占比更大,毕竟C端的超市等渠道,经常能看到“made in China“。
而实际上,在近二十年当中,中国出口的主力商品都是机电设备,并且占比一直都处于40%以上。机电设备的商品种类有很多,比如说集成电路、蓄电池、半导体元件等等都属于。2023年,集成电路、蓄电池、半导体元器件出口规模达2678亿美元。
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就是在机电设备的出口中,高精尖产业部分的占比较少。医疗设备、精密仪器设备等我们毕竟是追赶者的角色。
实际上这些高精尖的领域更为重要,我们之前谈过,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当中,最核心的环节若能够在中国搞定,那么相对应着,其他环节的公司,就基本上会围绕着这些公司建立了。核心技术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溢价,而其他环节利润率都很低的,比如汽车座椅,这就是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环节,劳动密集型。本身利润就低,所以它的厂子,最好是围绕在汽车组装厂附近,这样节省下来的物流运输费用,或许对于生产座椅的公司都是不可多得的利润了。
一旦具备优势的环节在中国,那么整个产业链都会陆陆续续出现在中国,那时产业链的建立不仅可以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通过出口,将商品卖到国际上来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
至此,我们能够看到的方向是,中国出口份额已经很难再回到过去那种速度高增长的阶段了,这是瓶颈。而后续,或许只能在出口商品的结构上,有新的调配。
劳动密集型,低门槛的产业,早晚会被人工成本更低的东盟国家替代。只有加速攻克高精尖产业的难题,才能保证产业链不会大面积外迁,而且让中国更多的商品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以此保留一席之地。
结尾: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看清了。现在中国的出口其实并没有媒体说的那么不堪,好像中国经济只能靠内循环了一样。同时,也没有过去那样生猛,对于美国日本的贸易,的确是有所下降的,但是出口占全世界的份额,近些年倒是不降反升。
现在竞争不过别人的,一个是低端的制造业,东盟那些国家地区成本更低,会出现一部分迁走也正常。一个是高精尖领域,中国仍然落后全球顶尖水平,而想要保持中国商品的竞争力,攻克这部分必然是未来的主要战场。
再就是,出口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虽然如今没有消费和投资带来的影响大,但是仍然是中国经济重要的一部分。
经济双循环的本质,是内部要形成经济闭环,和外部也要形成经济闭环。这是出于安全考虑,而不是放弃国际贸易…与世界接轨,一定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步。过去是这样,未来也会是这样…
我是老丁,朋友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