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硫化物是一种有价值的电极材料,可广泛用于电化学存储和转换系统,如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水分解。相比于相应的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本身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更高的电化学活性,使其成为优选选择。
而混合金属硫化物(MMSs)则比单一金属硫化物更具优势。MMSs在氧化还原反应和导电性方面拥有更丰富的特性,从而显著提高了电化学性能。
此外,MMSs独特的微/纳米结构中的空间结构能够有效地扩大其表面积,同时降低材料密度,并展现出与常规固体材料不同的高孔隙体积。因此,很多人都专注于合理设计和合成这种中空的MMS微纳米结构材料。
在合成材料的领域中,最常见的合成策略是使用模板方法,其中包括硬模板方法、软模板方法和自模板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实现高质量均匀的MMS中空微/纳米结构。
一、 实验部分1、不同直径镍钴前驱体纳米球的合成
镍钴纳米球的制备过程可以分为两个简单的步骤,我们首先要进行水热合成,将不同质量的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异丙醇和甘油的混合溶液中,形成一种透明的溶液。
接着,我们向溶液中加入镍和钴的盐,再搅拌这个混合物20分钟后,我们会得到了一个澄清的粉红色溶液。
我们后面还需要将这个粉红色溶液,转移到一个特氟龙衬里的不锈钢高压釜中,将釜内的温度固定在180°C,保持加热6个小时。完成后,让它自然冷却至室温,并通过离心技术收集形成的棕色沉淀,最后,用乙醇洗涤沉淀数次,并在85°C的烘箱中将其干燥。
2、尺寸可控镍钴的合成2S4空心纳米球
在材料研究中,有一种可控尺寸的合成方法,用于制备镍钴2S4。我们需要制备中空纳米球和30毫克的NiCo前体,以及50毫克的硫代乙酰胺。然后将这些材料放入20毫升的乙醇中,并通过超声波分散它们,让它们均匀地分布在乙醇中。
我们再将混合物转移到50毫升的高压釜中,并在固定的温度160摄氏度下加热6小时。这个步骤很关键,因为它促使材料在合成过程中形成所需的结构。
完成加热后,我们将尼科2S4材料进行第二次离心操作,并使用乙醇进行多次洗涤。这样做是为了去除多余的材料和杂质,以便得到纯净的产物。最后,为了提高产物的结晶度,我们将它在450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4小时的退火处理。
3、材料表征
为了更好地了解材料的形貌和结构,我们可以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仪器进行表征,先将样品被分散到硅衬底上,并使用2100千伏的加速电压,通过JEOL JEM-200F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接着,我们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率TEM,在JEM-2100F上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为了获得元素映射和成分分析,还可以安装了能量色散光谱仪在JEM-2100F上。
此项研究中,我们还运用了X射线衍射技术,使用Cu Ka10辐射(波长为80.1纳米),并在0至154°之间进行了X射线衍射图的测量。同时,奎托斯XSAM800光谱仪对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行了表征,从而进一步深入探究样品的性质和组成。
为了了解不同直径的NiCo样品的表面积和密度,我们也使用了微分体ASAP 2020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在2S4中,利用吸附-解吸等温线测量了空纳米球在N2-196°C条件下的孔径分布。
而对于红外光谱的研究,我们可以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400至4000厘米之间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而热重分析则在低于N2大气层的最小温度10°C下进行。
4、电化学测量
为了进行电化学表征,我们需要将电活性材料、乙炔黑和重量比为85:8:7的聚氟四乙烯(PTFE)粘合剂混合在异丙醇中,并在混合后的浆料中混合30分钟。
我们接着将混合好的浆料滴在厚约500μm的镍泡沫上,装载区域为1厘米。在进行材料加载时,我们使用梅特勒-托利多MS1DU电子天平,以5.105毫克的精度仔细控制每个电极中材料的质量,大约0.01毫克。
然后,我们将制备好的泡沫镍滚压成厚约100至120μm的薄膜,并在85°C下干燥12小时,以去除多余的异丙醇。
完成电极的制备后,我们将使用6.0 m水性KOH电解质进行电化学测量。为了进行测量,我们采用三电极配置,面积为3cm×2 cm的铂箔作为对电极,Hg/HgO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再使用LAND电池测试系统,并通过计时电位法技术来测量电极的循环性能。
二、结果和讨论1、形成尺寸可控的镍钴2S4空心纳米球
我们可以使用PVP辅助溶剂热工艺,在异丙醇溶液中制备了高度均匀且单分散的纳米球,其中包含了硝酸镍、硝酸钴和甘油,再将这些NC-pres纳米球分散在硫代乙酰胺乙醇溶液中,并通过阴离子交换工艺将其硫化成空心的NiCo2S4纳米球。
这样,我们首先得到的是一层来自TAA水解的硫化物离子,与镍和钴离子在高温下,反应形成了覆盖在NC-pres纳米球表面的薄层。
然后,通过该薄层中金属和硫化物离子的扩散,这些离子与内部NC-pres核心进一步反应,将核心逐渐转化为空心的NiCo2S4球体。最后再对这些球体进行了热退火处理,以提高它们的结晶度,在450°C、Ar气氛下进行了4小时的处理。
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用Pn和Sn来表示不同直径的NiCo前体和所得的NiCo2S4纳米球,其中n表示添加剂PVP的重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检查NC-pres的形态,我们发现这些纳米球呈现高度均匀和单分散的特点,并且表面相当光滑,没有任何杂质。
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P0到P500的NC-pres的平均直径依次为550、407、307、234、148、110和97纳米。并且,我们还推导出了NC-pres直径与添加剂PVP质量之间的相应指数关系。其中x代表添加剂PVP的质量,y代表NC-pres纳米球的直径。
我们发现水溶液中的独特尺寸,诱导了一种称为物理沉积的现象,进一步证实了不同直径NC-pres的合成。
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代表性P的样品在500个样本中呈现出均匀的对比,清晰地显示了其内部固体和致密性质。然而,X射线衍射(XRD)图谱并没有显示明显的衍射峰,这表明结晶度较低。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PVP的作用,我们进行了热重分析。TGA曲线显示,在不同直径的纳米球中,在48°C下,重量损失约为5.450%,这表明所有样品的组成是均匀和成比例的。
我们还发现添加PVP可以与金属离子(Co2+镍2+)配位,防止热分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也证实了PVP配位NC-pres的形成。
实验结果显示,纳米球的直径有所减小(约320nm),但形态变得不一致。得出的结论是,PVP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三重作用,即通过提高溶液粘度来控制成核速率,作为配体分子参与NC-pres的形成,并作为表面活性剂保持均匀的形状。
2、尺寸可控镍钴的表征2S4空心纳米球
在经过TAA溶液中的硫化处理,我们成功合成了NiCo2S4纳米球,它们的尺寸与原始的NC-pres纳米晶粒直径相似,这些纳米球的表面呈现出非常粗糙和多孔的结构,由紧密堆积的纳米颗粒构成。
但在缩小NiCo2S4纳米球的直径时,我们发现它们的壳体似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一些纳米球中观察到了中空的内部结构,特别是在S500样品中有更多的碎片。
NiCo2S4的纳米球明显显示出核心和边缘之间的区别,与直径大于15纳米的S50、S150和S500样品不同,NC-pres纳米球在形成过程中,更容易经历二次阴离子交换,并形成核壳结构。
我们还发现这些纳米球的壳体上有许多中孔,可能是由于晶体转化过程中离子扩散和PVP分解引起的。壳体的厚度逐渐减小,分别为约42纳米(S0)、20纳米(S15)、15纳米(S50)和8纳米(S150)。这可能是因为在小直径纳米球中,内部金属离子转化为NiCo2S4的数量较少。
而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元素映射和组成分析,我们证实了代表性S50样品中Ni、Co和S元素的均匀分布。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了对应物的平面间距为0.54纳米,与NiCo2S4的(111)晶格平面吻合得很好,选定的面积电子衍射图表明这些纳米球具有多晶性质,衍射环对应于立方NiCo2S4的(440)、(444)和(800)平面。
通过N2吸附-解吸测量,我们还观察到比表面积的增加,分别为24.5(S0)、46.5(S15)、51.3(S150)和58.6(S500)平方米/克。更大的比表面积使得NiCo2S4纳米球具有更多的电化学活性位点。
除了主衍射峰之外,在索引过程中,我们还在30°和52°附近检测到两个杂质峰,这可能是由于水热过程中过度硫化引起的分解。
3、尺寸可控镍钴的电化学表征2S4中空纳米球电极
我们在一个三电极系统中,研究了具有不同直径的NiCo空心纳米球,这些纳米球是由2S4在KOH水性电解质中组成的。我们使用不同扫描速率对S0、S15、S50和S150样品进行了循环伏安曲线测量。
在-1电位窗口(从-0.1至0.55 V)下进行,在5 mV/s恒定扫描速率下的典型CV曲线,所有的CV曲线都呈现出两对对称的氧化还原峰,这说明了空心NiCo 2S4纳米球的可逆性。
通过Co的可逆法拉第氧化还原过程,我们可以解释这些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会导致NiSOH和CoSOH的形成。当我们观察电池时,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对主对氧化还原峰和氧化还原峰之间,有约0.8 V的电压分离,这表明电池有特定的类型性质。
而0.33 V左右的重叠氧化峰源于NiS到NiSOH和CoSOH到CoSOH的转换过程。相应地,0.23 V左右的重叠减少峰值则是由相反的过程所引起的。
此外,将S0和S15样品与S50和S150样品进行比较,我们发现S50和S150样品的阳极和阴极峰之间的电压差较小,表明它们具有更大的可逆容量。换句话说,它们可以存储更多的能量。
在不同电流密度下进行恒定电流充放电的曲线,电流密度为2 A g时的曲线要特别注意。与之前的CV曲线相符,充电/放电曲线上的电压平台表明,其中存在着一些法拉第过程。
我们可以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尺寸可控镍钴的比容量2S4中空纳米球。其中I是放电电流,Δt是放电时间,m是电极材料的质量。
电流密度为1 A g-1时,S0、S15、S50和S150的比容量分别为500、484.8、543.7和575.1 C g-1。其中,S0样品稍微优于S15,这可能是因为核壳纳米结构的好处。与S15相比,S150的容量增加了约19%,其直径也从42 nm减少到5 nm,直径减小了407.234%。
在更高的电流密度50 A g-1下,S15、S50和S150样品的容量仍分别为395、525和570 C g-1,相当于40 A g-1时容量的7.48%、2.49%和5.1%,显示出出色的快速充放电能力。
而较薄的壳能够显著减少电化学系统中离子和电子扩散的路径,我们通过制备不同直径的镍钴硫化物空心纳米球电极,并进行电化学测试,发现纳米球的直径越小,电阻越小,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倍率能力也越好。但有些纳米球电极的性能略有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形态破坏。
为了测试电池的循环性能,我们进行了多次充放电测试,发现直径较小的纳米球样品,在经历了48次循环后仍然保留了较高的比容量。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我们通过调控镍钴硫化物纳米球的尺寸,可以有效提高电化学性能,虽然现在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但通过设计不同尺寸的中空纳米结构,未来可能实现更加定制化的电化学性能。
三、结论我们通过加入不同质量的PVP作为表面活性剂,成功合成了不同尺寸的镍钴前驱体纳米球。随后通过阴离子交换过程,我们制备了直径为550、407、307、234、148、110和97纳米的中空NiCo2S4纳米球。这些中空纳米球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薄的壳层厚度,从而拥有更多的电化学位点和更短的离子和电子路径。
特别是,我们发现直径为S150镍钴2S4电极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展现出卓越的比容量,保持1.50%的大倍率容量,在经过77次循环后仍保持2000%的长循环稳定性。
尽管我们取得了这些进展,但仍有许多方面可以改进,我们需要探索最佳的硫化工艺,还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尺寸纳米球的硫化温度和时间对力学性能、化学价态和表面外观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在不同储能和能量应用中,尝试这些不同尺寸的电极材料,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董世华, 李晨勇, 贾兵, 徐浩然, 姚淑玉, 田健, 卢晓, 王茹涛, 间隔受限异质结构工程使MoS2-Co9S8@C蛋黄壳多面体中的离子快速传输可实现高效锂存储, 电源学报, 10.1016/j.jpowsour.2022.232168, 551, (232168), (2022).
2、曹伟, 陈楠, 赵文静, 夏青, 杜国平, 熊晨汉, 李王, 唐璐, P掺杂NiCo-MOF衍生的非晶P-NiCoS@C纳米颗粒作为高性能混合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电化学学报, 10.1016/j.electacta.2022.141049, 430, (141049), (2022)
3、熊锐, 张向静, 徐晓阳, 张珍妮, 田雪芳, 王春宇, 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苯胺-NiMoS4相的分层构建以增强不对称超级电容器容量, 金刚石及相关材料, 10.1016/j.diamond.2022.109183, 127, (109183), (2022).
4、李鹏飞, 刘雪琴, 穆罕默德·阿里夫, 闫红林, 胡晨尧, 陈申明, 刘晓恒, NiCo2S4空心纳米球上葡萄糖插层LDHs的原位生长,以提高混合超级电容器的储能能力, 胶体和表面 A: 物理化学与工程方面, 10.1016/j.colsurfa.2022.128823, 644, (128823), (2022)。
5、王磊, 张雄, 李晨, 孙贤忠, 王凯, 苏芳媛, 刘芳艳, 马艳伟, 锂离子电容器过渡金属硫族化物研究进展, 稀有金属, 10.1007/s12598-022-02028-8, 41, 9, (2971-2984),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