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莫罗佐夫

汤大善人 2025-03-14 16:39:34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莫罗佐夫

МорозовАлександр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1904年10月16日,生于奥廖尔省别日察村,现为布良斯克别日察行政区--1979年6月14日,去世于哈尔科夫

--苏联坦克设计工程师,两次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43年,1974年),坦克工程兵少将(1945年),工程少将(1971年),科学技术博士(1972年),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荣誉机械制造师(1970年)。

他领导设计了T-34坦克、其升级版T-34-85以及许多其他装甲车辆的研制工作。

他的父亲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维奇曾在布良斯克铁路轧钢厂担任机械师,1914年起在哈尔科夫机车厂(现为国营企业马利舍夫厂)工作。他的母亲叶卡捷琳娜-瓦西里耶夫娜养育了四个孩子:亚历山大、弟弟尼古拉和两个妹妹安娜和薇拉。

亚历山大是家中的长子。亚历山大从小就喜欢用简易材料组装各种机械装置,手握工具的时间很多。

1914年,在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莫罗佐夫一家从家乡搬到了哈尔科夫。在新的地方,长子完成了5年级的学业。

1919年,他在哈尔科夫工厂技术办公室担任文员,随后在工厂设计局(KB)担任绘图员和抄写员,参与了第一台国产履带式拖拉机“人民公社(Коммунар)”的文件编制工作。

(译注:Коммунар除去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还在红军中用作火炮武器牵引车。从1924年到1931年,共生产了3900辆不同配置的该车型。这种独特拖拉机的唯一幸存复制品现存于列宁格勒州Vsevolozhsk市的 “列宁格勒保卫战 ”博物馆。)

1926年11月,他应征加入红军服义务兵役。作为一名航空技师,他在基辅军区航空旅服役。1928年复员。

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国家领导人开始特别关注国内坦克制造的发展。红军的军事理论设想大规模使用装甲车辆。各设计局,包括哈尔科夫设计局设计局,都把重点放在了现代装甲车辆的研发上。

复员后,莫罗佐夫回到哈尔科夫机车厂(1928年10月,当时的共产主义哈尔科夫机车厂),并被任命为坦克设计组的设计师。

这一任命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道路。在设计局工作期间,他参与了首批国产中型坦克(试验型T-12(1929年)和系列型T-24(1930年))的研制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在莫斯科汽车拖拉机学院函授部和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学院夜校提高了自己的学历(1929-1931年)。

在T-24坦克的设计过程中,坦克设计局的领导层认为它将成为第一个 “可机动 ”的系列型号。然而,根据T-24坦克和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研制的TG-1坦克的对比试验结果,TG-1坦克在竞争中获胜

尽管有许多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TG-1坦克也有自己的缺点:生产成本高,维护和修理困难。

为此,哈尔科夫设计局管理层决定(1931年)首先根据美国克里斯蒂公司生产的坦克图纸,开发自己的坦克系列。

此时,莫罗佐夫在上述学院完成学业后,被任命为设计局的组长(1931年)。

1931年至1934年间,BT-2(1931年)、BT-5(1932年)、BT-7(1935年)和BT-7M(1939年)轻型轮式和履带式坦克相继研制成功。莫罗佐夫参与了这些坦克的传动装置和行走装置的设计。

1934年5月,莫罗佐夫参加了坦克指挥官培训班。这使他作为一名年轻的工程师,能够从坦克乘员和修理工的角度来评估自己的设计。1936-1938年,他担任设计局新设计部门的负责人。

1937年,哈尔科夫管理层和工厂设计局因BT-7设计中的缺陷而受到压制。

科什金被任命为总设计师。

人事变动后,设计局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改进BT-7坦克的设计并使其现代化。

在这一困难时期,科什金分析了错误,评估了设计局和团队的能力,说服斯大林有必要开始研制一种完全采用履带式推进系统的新型坦克,但在速度和机动性方面不能逊色于轮式履带车。

莫罗佐夫先后担任设计局副局长(1938年)、设计局局长和副总设计师,参与了A-20和A-32两辆新坦克原型车的设计工作。

1 阅读:15
评论列表

汤大善人

简介:择善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