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凭什么被称为“瓷都”

泽霖文史 2024-06-20 07:53:21

在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岸,坐落着一座千年古镇。春秋时期,这里处于楚国的东南境内,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这里现已成为一个地级市,它便是“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设镇于东晋时期,当时称为“昌南”,汉代时改名为“新平”。唐武德四年,朝廷在此地设立新平县,因为其位于昌江之南,所以也称为“昌南镇”。

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此地盛产陶瓷,后来陶瓷远销海外,成为中国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外国人称中国的陶瓷为“china”,并以它来代称中国。而这个词的发音,正是取的“昌南”的读音。这一观点其实难免有附会之嫌。我们暂且不去论证其真实性,但无论是“昌南”还是后来的“景德镇”,成为驰名中外的瓷都,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景德镇制瓷,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景德镇窑始烧的时间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始烧于唐武德年间,当时是以烧制青瓷为主。

五代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继续向前发展。当时主要烧制青瓷和白瓷,青瓷釉色青中带灰,器型以碗、盘类为主。

宋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北宋时,景德镇窑创烧出了一种新的陶瓷品种——青白瓷,成为代表性产品。这是一种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的薄胎瓷器,釉色白中泛青,青中带白,颇为喜人。

这时的青白瓷胎质致密轻薄,透光性也更好,所以也被称为“影青瓷”,一般为光素无纹饰,也有一些以刻花为装饰的。经对这时影青瓷标本的化验,其硬度、薄度和透明度等方面都已达到了现代硬瓷的标准。

到了景德年间,景德镇窑烧造的精美瓷器受到了宋真宗赵恒的喜爱,所以被以景德年号赐名为“景德镇”。此时的景德镇窑,已经逐渐在当时陶瓷业的大格局下崭露头角,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克了宋都东京,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东京沦陷后,康王赵构逃到南方,建立了南宋。宋室南迁,北方定窑的许多制瓷工匠也随之南下,他们将定窑瓷器的制作技术也带到了这里,开始在景德镇仿制定窑器。定窑的经典装饰技法“印花”,被陶瓷工匠引用到青白瓷的烧造中来。此外,受定窑风格的影响,在宋晚期景德镇也生产了不少芒口瓷器。

北宋晚期至南宋时,景德镇窑的产品器型多样,常见的有碗、盘、盒、瓶、罐、枕等。装饰多为印花,题材更丰富,有花草虫鸟、人物、动物等,造型极其生动。此外,还有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使陶瓷产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进入元代后,中国制瓷业的发展,尤以景德镇最引人注目,逐渐成长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此时景德镇除了继续烧造青白瓷外,又创烧了“卵白釉”(也称为“枢府瓷”)、铜红釉、钴蓝釉等新品种。此外,景德镇窑更是吸收了金代北方瓷窑的技术,烧制出了红绿彩、金彩等釉上彩瓷。

元代景德镇制瓷业最突出的成就,是烧成了青花和釉里红这两个新品种,一举打破了我国元以前青、白釉色为主的瓷业格局,为后来釉下彩瓷的发展做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同时也为明清两代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

明清时期,我国陶瓷烧造业进入了黄金时代,在数量、质量、规模以及新工艺、新品类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就。而景德镇作为御用官窑的集聚地,也成为明清两代陶瓷业成就的杰出代表。

此时的景德镇,不仅为宫廷烧造御用瓷,还生产了大量的民用瓷器和外销瓷。其瓷器品类丰富多彩,品质优良,工艺精湛。凭借这些优势,景德镇从此成为闻名遐迩的瓷都。

作者 | 泽霖文史

来源 | 公众号泽霖文史「  zelinwenshi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