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地处广东省惠州市惠城中心区,由西湖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1.83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5平方公里。素以五湖、六桥、八景而闻名,其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域妙在天成,有“苎萝西子”之美誉。历代以苏东坡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为西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惠州西湖以素雅幽深的山水为特征,历史古迹与青山秀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湖光山色,风景迷人,向有八大景色:百花岛语、红棉水榭、苏堤玩月、留丹点翠、玉塔微澜、桃园日暖、西新避暑、荔浦风清。


与杭州西湖相比,清朝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吴骞有《诗西湖》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邨里质,杭教歌舞帽君王”。故有杭州西湖为“吴宫之西子”,惠州西湖享有“苎萝村之西子”美誉。


惠州西湖名字的由来,与著名文学家苏轼有关。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朝廷贬至惠州安置,携妻妾王朝云和儿子苏过在惠州度过了三年,期间时常游览西湖,写下了许多咏吟西湖山水的诗词。他在绍圣二年(1095年)写下的《江月五首》是最早以惠州西湖为主题的诗,当中更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同月,他在《赠昙秀》诗中,将丰湖称作西湖,是“西湖”这一名称最早的来源。惠州西湖也因此在苏轼诗词的传播下得以扬名。


苏轼还带头捐资在西湖边上筑桥修堤,绍圣三年(1096年)六月,堤坝和西新桥建成,后人为纪念苏轼将堤坝取名为苏堤。同年,苏轼的爱妾王朝云去世,苏轼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大圣塔(今泗洲塔)下的松林中,并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如今,这里成为惠州西湖著名的景点之一东坡园,景点里有朝云墓、六如亭、东坡居士像、朝云像、东坡纪念馆、东坡寓惠书迹(碑墙)等建筑。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一千古名句就是苏轼贬低惠州时留下的。孤山是惠州西湖苏东坡名迹比较集中的地方,这座山因为当初四面环水,很像杭州西湖的孤山而得名。宋代时山上建有栖禅寺,苏东坡当年曾与寺中的僧人结下深厚的友谊。新中国成立后孤山辟为游览景点,整个景点既有曲径通幽的山林野趣,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游人可到此寻访东坡踪迹,浸润坡仙之灵气,或许可以与这位宋代大文豪在西湖的灵山秀水之间作一番神交。因为孤山上集中了众多的苏东坡名迹,所以有“孤山苏迹”的景誉。

我曾夏季到惠州西湖游玩,也到过惠州西湖。虽然都只是匆匆忙忙的几个小时,但是对于惠州西湖的印象颇深。对于我个人来说,要好于杭州西湖。杭州西湖给我的感觉是湖太小,游人太多。而惠州西湖景区大,景点多,文化内涵也丰富。关键是,和杭州西湖一样,景点是免费的,有时间的话,可以慢慢地游玩、品味。(王建党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