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贵州89岁老人以命换水,花36年时间,在悬崖凿出9400米“救命渠”

贵州遵义的黄大发,历经36年,在离地300多米的悬崖峭壁间,凿出了一条长达9400米的水渠。水渠修好后,全村村民终于告别

贵州遵义的黄大发,历经36年,在离地300多米的悬崖峭壁间,凿出了一条长达9400米的水渠。

水渠修好后,全村村民终于告别了干旱的折磨。

但人人得以享用水资源的背后,黄大发却付出了接连失去亲人的代价...

在这36年里,黄大发到底经历了什么?

他又为何非修这条水渠不可?

干旱的草王坝村

在贵州省遵义市的深山里,有一个叫草王坝的小山村,村子位于海拔1250米的高山上。

由于山高岩陡,这里的水源十分匮乏,村民们世代饱受缺水之苦,生活困难重重。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草王坝村里只有一口枯井,全村人和牲畜的饮水都靠这口井维持。

每天清晨,村民们就要拎着水桶,在井边排起长队。有时为了取到一桶水,村民们要在井边等上好几个小时。

可井水有限,远远无法满足村民们的需求。缺水,让吃喝都成了问题。

一些村民不得不背着沉重的水桶,翻山越岭,到几公里外的河沟里挑水。

来回一趟,就要花上两个多小时。

路途遥远,重担在肩,大伙儿累得腰酸背痛,却不得不咬牙坚持。

不仅如此,缺水也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

草王坝村的土地贫瘠,没有充足的水源,庄稼根本长不好。

为了糊口,村民们只能在田地里种一些耐旱的作物,像玉米、高粱之类。

可一遇到天干物燥,这些庄稼也撑不住了,收成惨不忍睹。

因此,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

为了节约用水,很多人一天只洗一次脸,有时甚至几天才洗一次澡。

孩子们穿的衣服,也总是脏兮兮的。

大人们为了省水,经常将洗脸洗脚的水再利用,用来冲马桶或是喂牲口。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草王坝村的人们似乎也渐渐习惯了缺水的煎熬。

就在大伙儿都认命的时候,村子里出现了一个不甘现状的人,他就是黄大发。

黄大发尝试凿渠

黄大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母早亡,从小就靠村民接济过活。

他吃百家饭长大,深深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长大后的黄大发发誓,一定要报答父老乡亲,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23岁那年,黄大发被推选为村里的大队长。

他深知,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解决缺水问题。

于是,他就像上了发条似的,每天在山里寻找水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世纪60年代初,黄大发在村子附近的螺蛳洞岩洞里,发现了一股常年流淌的泉水。

望着清澈甘甜的泉水,黄大发两眼放光,心想:何不从这里引水到村子里呢?

可当黄大发把这个想法告诉乡亲们时,大伙儿都将信将疑。

在他们看来,从那么远的地方引水,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但黄大发不这么认为。他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他走遍村子的每一个角落,跟乡亲们解释引水的好处,鼓励大家一起来参与。

在他的感召下,200多名村民响应号召,开始了艰苦的凿渠工作。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工具,村民们只能靠着最原始的器械在崖壁上开凿。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汗流浃背,手上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风餐露宿,手劳脚忙。寒来暑往,就这样过去了十多年。

可天不遂人愿,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器械,引水渠工程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面对失败,有人垂头丧气,有人怨声载道,但黄大发没有气馁。

他安慰大家,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虽然失败了,但积累了经验。

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水一定会引到村里来!

“大发渠”建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刻苦学习凿渠技术,寻求专业人士指导,一有空就往山上跑,琢磨地形地貌。

这一次,他依旧亲自上阵,爬上陡峭的山崖,在最危险的地方放置炸药。

乡亲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纷纷上前劝阻。

但黄大发却表示,自己是带头人,危险的事他不干,叫乡亲们如何信服?

就这样,黄大发冒着生命危险,带领乡亲们再次拉开了凿渠的序幕。

为了节省时间,他徒步几十里山路,去县城申请炸药。

山路崎岖,鞋子不到一个月就磨破了底。他索性赤脚走路,脚板上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血茧。

看到黄大发的辛苦,乡亲们更是充满了干劲。

但命运却和黄大发开了个大玩笑。1994年,他的二女儿因病去世。

悲痛还未平息,几个月后,他的大孙子又突发脑膜炎,夭折人世。

面对接连的不幸,黄大发几乎崩溃。

但悲痛欲绝的他,却强忍着泪水,继续坚守在凿渠一线。

他明白,个人的苦难与整个村子的命运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乡亲们看在眼里,心疼不已。

他们劝黄大发回家休息,但他却说自己是凿渠的带头人,现在工程到了紧要关头,他不能退缩!

于是,在黄大发的带领下,山崖上又响起了凿石的声音。

大家齐心协力,你挖我凿,日夜不停。

就这样,黄大发和乡亲们风餐露宿,起早贪黑。

终于在1995年,9400米长的引水渠建成了。

当清澈的泉水第一次流进村子,黄大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36年了,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结语

参考文献:

1.环球网2021年7月20日:36年,“当代愚公”在悬崖上开了一条“生命渠”

2.央广网2021年2月21日:“当代愚公”36年绝壁凿渠 以命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