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李阿姨就诊时,自述在6小时前出现阵发性胸闷、胸痛、出汗等症状,多在活动时出现,共发作3次,每次持续几秒钟,休息后可缓解,并未伴随其他不适症状,未进行特殊处理。
医生在了解到李阿姨的情况后,给予体格检查显示心率、脉率为65次/分,律齐,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并无震颤以及心包摩擦音,心脏浊音界并无扩大,各瓣膜区并未闻及杂音以及心包摩擦音。
随后,医生为其进行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左室面高电压ST-T异常改变;行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房大心肌节段性不良,结合李阿姨的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建议入院治疗。
入院后,李阿姨配合完善心肌三项检查,显示肌钙蛋白Ⅰ0.01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4.06ng/mL,肌红蛋白<30ng/mL,均属于正常范围。
医生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考虑药物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与李阿姨沟通后予以开展规律药物治疗。
经过7天药物治疗后,李阿姨的胸闷、胸痛、出汗症状基本消失,期间未出现房颤,查体显示律齐,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医生考虑到其病情基本稳定,给予出院处理。
医生提醒,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常见的心脏肥大类型,是一种表现为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左心室充盈受阻,以及舒张期顺应性下降的心肌病。
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约5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患者常表现为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伴有流出道梗阻,还可以出现头晕、晕厥等症状,因此一旦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时就诊,避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一直占据着“全球头号健康杀手”的称号,在我国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达400万,占总死亡的40%以上,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推升着心血管患病人数持续增多,尤其是这5大因素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血管健康。
引发心血管疾病的5大因素
1. 不健康饮食: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悄然地发生改变,部分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饮食结构不合理,爱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自己的体重增加,同时还会使血压上升、糖耐量受损,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不利于身体健康。
2. 运动量少:很多上班族需长时间坐在办公室,运动量非常少,身体得不到有效锻炼,不仅会让身体逐步陷入亚健康状态,还会增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3. 抽烟喝酒过多:有资料显示,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等物质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而饮酒会影响人的心律,若饮酒过度,会引发心律不齐,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4. 精神压力大:现代社会,许多人的工作及家庭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强度也比较大,使精神承受较大压力,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不利于身体健康。
5. 高血脂:有资料显示,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等会提升动脉硬化、血栓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如何才能将心血管病推迟十年?努力做好这7件事
2023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研究分析指出,若积极做好“一级预防”工作,就能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时间推迟十年。
1
合理膳食
日常生活中,增加新鲜蔬菜、全谷物、粗杂粮等纤维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减少烹饪、调味品用盐,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摄入反式脂肪等,有助于逆转或减轻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预防。
①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全谷物和鱼类的摄入,有研究显示每日总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增加7g可使冠心病风险下降9%,而每日增加膳食纤维10g可使中风险下降16%以及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6%。
② 限制过多钠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g,少吃咸(酱)菜、腐乳、皮蛋等腌制品。
③ 限制过高胆固醇摄入,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中外膳食指南均推荐饱和脂肪酸的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总热量的10%,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建议控制在7%以下。
研究发现,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液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升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
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及乳脂中,这些食物同时也富含胆固醇,植物食品中的椰子油、棉籽油和可可油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而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物有橄榄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
④ 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有研究显示每天多摄入总能量2%的反式脂肪酸,冠心病风险将增加23%。
反式脂肪酸主要产生于植物油的氢化(硬化)加工过程中,因此主要存在于人造黄油和烘焙食品中,包括薄脆饼干、面包、快餐 (如炸薯条、炸鱼、洋葱圈)、人造黄油等。
⑤ 碳水化合物摄入供给每日能量的50%~55%,多吃全谷物等优质碳水,少吃精米细面和添加糖。
2
坚持运动
中至高强度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减少相关。
建议成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跑步、快步走、游泳、骑行等)或75min高强度身体活动或等效的中等强度与高强度身体活动组合。
每周累计进行300min以上的中等或150min以上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可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3
控制体重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幕后黑手”。
研究发现,BMI≥24 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BMI在24以下者的3~4倍,而肥胖者因冠心病发作导致的病死率,可达总病死率的30%~40%。
4
远离烟草
吸烟是心血管病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风险越高,青少年更应该远离烟草。
另外,二手烟暴露同样会增加冠心病、卒中等心血管病风险,研究显示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后冠心病及卒中风险增加20%~30%。
5
控制酒精摄入
过量饮酒会增加死亡及心血管病风险,包括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
研究显示,每周酒精摄入100g以下者死亡风险最低,在此之上随饮酒量增加,无基础心血管病史者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致死性高血压疾病及主动脉瘤发生率逐渐增加。
建议高血压患者不要饮酒,如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6
保持健康睡眠
长期熬夜或睡眠不足,会导致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使机体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心肌缺血的表现。
研究显示,睡眠时间过短会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风险,而每日保持7~8h充足的睡眠时间及良好质量的人群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降低。
7
保持良好情绪
过度思虑、忧郁及紧张烦恼,易引起人体外周血管收缩,使心率增快,心脏负担加重,血压上升,进而诱发中风、急性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等疾病。
保持乐观情绪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当感到心情郁闷时,要学会转移注意力,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松弛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刺激心脏出现心跳加快,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等.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4(51): 1-21.
[2] 马志敏,王吉云.饮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热点问题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36(19):4423-4427.
[3] 杜浩珲.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J].保健文汇,2020,13:33.
[4] 姚丽颖.浅析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1:59.
[5] 李蕾.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幕后黑手健康向导[J].2023,2:26-27.
[6] 范晓涌等主编.新编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下[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6.
[7] 徐遐华主审,何胜虎主编.心血管内科简明治疗手册[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1.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