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珅,受现在影视剧的影响,他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影视剧中与和珅势不两立的纪晓岚和刘墉,他们两个在真实的乾隆时期,不过是两个打酱油的罢了,真正能与和珅做对手的其实另有其人。
那么和珅在朝堂之上的对手究竟有谁?又是谁能够压制位高权重的和珅?
和珅的升迁之路
和珅能够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官,其背后最大的助力不是他自己,而是乾隆皇帝。
和珅当侍卫时,他想着如果能在乾隆面前表现一下,兴许能让皇帝在看到自己的才华。若是皇帝一高兴,赏个一官半职的,那就更好了。
但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乾隆居然能够如此大方。
和珅第一次进入紫禁城当侍卫是在乾隆三十七年,当时他参加科举失败之后,为了寻一出路,便进了宫。
当然紫禁城里的侍卫没有实力背景也是不好当的。而和珅是恰好都有点,所以便被招入了宫,当了粘杆处侍卫。
据记载,粘竿处的侍卫负责护卫皇帝的安全,以及担任皇帝在宫里头的“陪玩”。来到这里,和珅算是来对了地方。
就好像当初宋徽宗赵佶踢球时发现了高俅一样,乾隆在跟这些侍卫娱乐的过程中,发现了和珅的才华。
再加上和珅从小就练出来的油嘴滑舌以及拍马屁的功夫,很快就让乾隆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随后乾隆将和珅调到了自己的仪仗队里。
此时才是和珅进宫的第二年。很快,和珅就离开了乾隆的仪仗队,成为乾隆的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总之与乾隆离得越来越近。
直到这时他还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是从一个小侍卫变成一个大侍卫,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但是在和珅当上御前侍卫的两个月后,和珅便从侍卫摇身一变成了户部侍郎,这便是和珅飞黄腾达的开始。
在此之后的四年内,和珅将要达到御前大臣的位置,可见和珅是多么受乾隆的喜爱。
在这四年中,和珅并非一路顺风,他也曾遭到朝中权贵的弹劾,但是和珅并未受到影响。在乾隆让他避几天风头之后,和珅便官复原职了。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在御前大臣上学习的第二年,乾隆派他出差办了一个大案子,让他去调查云贵总督李侍尧的贪污受贿案。
在此之前的和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清廉的官员,当时有不少人都带着“礼物”拜访和珅,寻求一个做官升官的机会。
那时候和珅一样礼物都不留,全都送了回去,俨然一副大清官的样子。
但是在处理李侍尧案时,和珅私吞了李侍尧的大部分赃款。一夜暴富,让和珅一下子就落入了权势的漩涡之中。而这也是和珅堕落的开始。
在李侍尧案结束之后,贪官李侍尧进了斩监候,而断案的和珅受到了乾隆的大力嘉奖。乾隆先是将和珅任命为户部尚书,随后又将其升任为真正的御前大臣。
同年四月,和珅的儿子与乾隆的十公主喜结连理,和珅在朝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了。
和珅的地位提升之后,他也越来越渴望获得一些东西。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拒绝那些来送礼的人,而是将他们的礼物照单全收。
他也不再拒绝那些来找他“交朋友”的人,开始将朝中的贪官们整合在一起。此时的和珅已经成为朝中贪官们的老大。
同年十月,和珅又求来了《四库全书》正总裁的位置。为什么说是和珅求来的呢?
因为他当上正总裁的目的,便是为了处理对付那些在朝堂之上弹劾他的文人们。
和珅利用清朝最为流行的“文字狱”,害死了大批的文人,还烧毁了大批的书籍,其中不乏一些孤本。
这一年是乾隆四十五年,和珅才三十岁。此时的他在朝廷里已经有了很重的分量,能制住他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但还是有那么几个。
这几个人都对和珅深恶痛绝,因为仅凭和珅一人之力,居然把整个朝廷吏治搞得乌烟瘴气。
文官难以抗衡
朝廷中的文官们是最先与和珅为敌的,当时和珅刚开始与朝中贪官有勾结,朝中的文官便开始对和珅进行弹劾,但是文人的几句话又怎么能撼动一个旗人大官在朝中的地位呢?
因此,这件事甚至不用乾隆出手便不了了之了。
但是文人们打算放过和珅,和珅却没有放过文人们的打算。
当时大部分文官都在“四库全书馆”有兼职,而和珅也看中了那里。
和珅当上了四库全书馆的正总裁,算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而纪晓岚只是和珅手下的一个总纂官,对和珅毫无威胁。
和珅上任正总裁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报复之前弹劾他的那些人。用百试百灵的“文字狱”来诬陷他们,乾隆也是非常听话,连看都不看,就将和珅带来的“反书”定为了“禁书”。
而那些私藏“禁书”的人有的被流放,有的就直接被拉到了刑场。
纪晓岚从当官到致仕,编了一辈子的书,根本就没有与和珅争斗的资格。
而在这场文人浩劫中,五十五岁的纪晓岚也是数次被下大狱,但最后都侥幸逃脱了。
与纪晓岚一同编书的同期们,没有一人活下来。他们有的被和珅害死,有的怕自己名节被污,直接就带着全家上吊了。
要说纪晓岚在这场浩劫中有没有立功,那他确实是有大功。
在和珅不分青红皂白便定下的那些“反书”里,有不少书还能流传至今,都是纪晓岚舍命保下来的。
在和珅与乾隆的双重施压下,纪晓岚依然救下了许多典籍。《红楼梦》因“红”字而被视为反书,纪晓岚为其改名《石头记》,才从和珅的手里抢下。
御史也参不动
御史这个官职就相当于是我们如今的纪委,是专门用来管理官员们的
御史们是最能制止和珅的,也是最易受贿的官职。
在乾隆时期,能与和珅对着干的御史也没几个,也就王杰、刘墉、钱沣几人。王杰是乾隆二十六年的状元,在朝中最能与和珅对抗的御史就是他了。
王杰作为御史刚正不阿是出了名的,和珅一直想着讨好他。但王杰根本不为所动,而是一直找机会弹劾他。
为了讨好他,和珅还曾经拉着王杰的手给他看手相,夸赞他的手好看。但是王杰却反讽他这是宰相的手,不会拿钱,根本没什么好的。
虽然王杰在朝中地位挺高,也一直在弹劾和珅,但说到底御史的权力还是来自皇帝。如果皇帝偏袒一个人,御史上再多的折子也没有用。
乾隆皇帝对那些弹劾和珅的折子一律无视,那王杰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在和珅起飞的第二年,刘墉才被乾隆从外地调回京城当了左都御史,王杰则是右都御史。但是此时刘墉刚刚被调回来,已经60岁了,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史书上记载,刘墉面对和珅时只能“委蛇期间,惟以滑稽悦容期间”。
在招惹了和珅之后,他也只能装傻充愣以求蒙混过关,当时的他也不是和珅的对手。
虽然在和珅气势正盛的情况下,这几位御史拿他没有办法,但是他们将和珅的罪证都保留了下来。
等和珅没有了乾隆的保护,嘉庆就命令几位御史开始细数和珅的罪名。
难道当时真的就没有人能够制住和珅了吗?那当时是有的,除了在朝廷当官的,那不还有在军营里当兵的吗?正所谓秀才遇上兵,你有理我也不听你的。
更何况乾隆手底下还有一个既能在外边打仗,又能朝廷当官的出将入相之人,他就是章佳·阿桂。
阿桂作为乾隆手底下最能打的将军,手中掌握着不少的兵权。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让阿桂回来当官,他就能处理一桩重大贪污案;让阿桂去治水,他就能修出一条几十年不坏的河堤。
让阿桂去打仗,他就能把最难打的第二次金川战役打得大获全胜,彻底消除金川的隐患。
在群臣眼里,阿桂可是个宝贝,和珅远远比不上阿桂。
而和珅也明白这件事,因此和珅从来都不敢与阿桂正面交锋,阿桂骂他他也只能是受着。
不过和珅不敢动阿桂,他敢动阿桂的儿子阿迪斯。
和珅诬告阿桂的儿子贪污腐败,惹得乾隆大怒,将阿迪斯发配伊犁充了军,而阿桂也因此事连坐被降了两级。
不光是阿桂的亲儿子,阿桂的义子黄枚以及近半数的武将都被和珅给整了,这让阿桂的势力大幅的削弱。但和珅依然不敢针对阿桂。
随着时间的流逝,阿桂也在变老,尤其是他的儿子早逝之后,阿桂在朝堂之上更加随意。他也不再去攻击和珅,只是依旧不搭理他。
此时年老的乾隆越来越信任和珅,就连亲儿子嘉庆都不敢与和珅硬碰硬。
嘉庆元年,阿桂去世了。此时的朝中已经没有人敢公开跟和珅对着干,大家都在等着嘉庆登基后对和珅的清算。
他从二十三岁入宫,三十岁成为朝中大臣,四十二岁掌握朝中大权,连御膳房和太医院都管过。但在嘉庆四年被赐一根白绫,最后吊死在家中。
他这一生,不怕文人骂他,不怕御史参他,但是就怕阿桂跟他动真格的。他当了近三十年的官,一直都不敢招惹阿桂。就算是阿桂老了,他也依然不敢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