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兵围攻广州之战多惨烈?二十万对一万五,久攻不克还战死十余万

云卷云舒旅人 2025-01-11 17:16:25

清朝咸丰四年,一场震惊朝野的大战在岭南大地上演。二十万红巾军将士,如潮水般涌向羊城广州,而城内仅有一万五千官兵死守。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战役,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令人震撼的一幕。

当时的广州巡抚叶名琛,在观音山镇海楼上日夜操劳,指挥着这场关系广州存亡的战役。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他究竟如何力挽狂澜?而那支由农民、码头工人和失业苦力组成的红巾军,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如此规模?更令人不解的是,这场持续数月的血战,最终为何会以二十万围攻军的失败而告终?

一、天灾人祸,动乱之源

咸丰二年的那个夏天,广州城内一片愁云惨淡。连日大雨倾盆,珠江水位节节攀升,河水漫过堤岸,汹涌地冲进了城中的街巷。

"水势汹汹,漫过城墙,连街市中都积水三尺有余!"一位当时的广州商人在日记中如此记载。这场灾难性的洪水,将广州城内的商铺、民居淹得东倒西歪,街市上漂浮着的货物、家具不计其数。

更让人绝望的是,广州城外的农田更是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从花县到番禺,大片的稻田被洪水淹没,刚刚抽穗的稻子在浑浊的水下腐烂。当年的夏粮颗粒无收,秋收更是无从谈起。

灾情如此惨重,可朝廷的赈灾银两迟迟未到。当地官府不仅没有减免赋税,反而加征各种名目的捐税。一位叫陈阿九的农户向县衙递了状子,状子上写道:"一亩良田产稻不过二石,官府要收三斗,还要加收买办费、丁赋费,这是要百姓的命啊!"

这份状子被衙门驳回,陈阿九含恨而归。没过几日,番禺县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宗族械斗。陈氏宗族和林氏宗族为了一块被洪水冲毁的农田的归属问题大打出手,死伤十余人。

三合会的势力就是在这个时候渐渐壮大的。在广州城外的水坑村,当地的三合会首领黄老八开始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他在祠堂里设坛,让这些人烧香立誓,加入会党。短短几个月内,三合会的队伍就从几十人发展到了上千人。

更糟糕的是,咸丰三年广州再次遭遇水灾。这一次,连城内最繁华的十三行都未能幸免。大量洋行倒闭,商铺关门,码头工人和店铺伙计失业在街头。据当时的一份官府调查记载:"城中游民日增,市面萧条,各行各业叫苦连天。"

而此时的广州知府吴某,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大肆收刮民财。他派衙役挨家挨户收取"城防捐",说是要修缮城墙。可是百姓们亲眼看到,那些银两都进了他的私囊。

天灾加上人祸,整个广州地区积压的民怨到了即将爆发的边缘。在城外的乡间,三合会的队伍悄然壮大。在城内的街巷,失业的工人和破产的商人开始秘密串联。这些不满的情绪,很快就会在一声号令之下,化作燎原的烈火。

二、红巾军的崛起

咸丰四年五月十三日,东莞石龙圩的早市上突然炸开了一声惊雷:"何六起义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东莞县。当天下午,只见石龙圩的大街小巷里,已经有数百名头戴红巾的壮丁聚集。他们手持长矛、大刀,举着"替天行道"的大旗,浩浩荡荡向县城进发。

当时的东莞县令正在城楼上与幕僚饮茶,看到远处尘土飞扬,还以为是商队来了。谁知不多时,便听得城下喊声震天,红巾军已经将东莞县城团团围住。

守城的官兵不过百余人,其中大半还是新招募的。署都司莫其亮带着这些乌合之众,在城头上勉强抵抗了几日。五月二十二日,红巾军趁着夜色攻入城中,莫其亮被生擒,他宁死不屈,最后被乱刀砍死。

这时候,在广州府城参加科考的学子们听说东莞失陷,吓得纷纷丢下考卷逃命。有位考生后来回忆说:"那日正在考场答题,忽闻城外炮声隆隆,大家都慌了手脚,连笔都拿不稳了。"

东莞一破,犹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各地的三合会首领纷纷响应,打起了反旗。顺德的陈吉率先响应,带着数千人马攻占了顺德县城。紧接着,清远、肇庆相继失守。李洪英占了香山,甘先占了白云山,一时间红巾遍地,旗帜如林。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叫李文茂的人横空出世。此人原本是三合会的一名小头目,做过码头工人,也当过私盐贩子。他带着手下数千人马,连战连胜,很快就在各路义军中崭露头角。

一日,在佛山镇外的祖庙里,各路红巾军首领齐聚一堂。有人提议推举李文茂为盟主,说是此人"智勇双全,堪当大任"。当时在座的二十多位首领,无不赞同。就这样,李文茂成了二十万大军的统帅。

李文茂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编队伍。他把各路人马分成东西南北四路,每路都有专门的统领。他还特意挑选了一批老兵当教头,专门训练新加入的农民和苦力。

这支队伍虽然装备简陋,但气势惊人。每当行军时,前面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后面是络绎不绝的红巾勇士。沿途的百姓看到这支队伍经过,都说:"这哪里是义军,简直就是一支天兵天将!"

李文茂很快就把目光瞄准了广州城。他对手下说:"拿下广州,就等于拿下了半个广东!"于是,他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对广州发起总攻。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就要开始了。

三、围城之战的特殊布局

当二十万红巾军压境广州城时,叶名琛正在镇海楼上观察敌情。这座位于观音山上的高楼,成了他的临时指挥所。从这里俯瞰,整个广州城和珠江水道尽收眼底。

"敌军已经分成四路包围了城池!"一名斥候匆匆来报。只见城外的红巾军像潮水一般涌来,陈显良的三万人马从东面压上,甘先部从北面布阵,李文茂的主力在西面,林洸隆则控制了城南的珠江水道。

面对如此险境,叶名琛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手下的兵力虽然只有一万五千人,但来自四面八方:有操着满语的八旗兵,说闽南话的潮州勇,还有本地的团练勇丁。这些官兵平时因为语言不通,难以协同作战。

叶名琛立即下令:把八旗兵派到城北,让潮州勇守东门,广州团练守西门,每支部队只需要听懂自己统领的命令就行。这一招果然管用,守军很快就进入了战斗状态。

就在这时候,一封密信送到了叶名琛手中。原来是英国驻香港总督包令派人送来的,说是愿意提供军火和粮食援助。叶名琛当即派人去香港接洽,很快就从海路运来了一批来复枪和火炮。

这批武器立刻就派上了用场。当红巾军从东门强攻时,潮州勇用新到的来复枪射击,一下子打退了敌军的进攻。一名红巾军逃兵后来说:"那洋枪打得又准又远,我们的长矛大刀根本派不上用场。"

城内的团练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州城里的富商、士绅纷纷组织团练,有的出钱,有的出力。叶名琛便让这些团练负责巡逻和警戒,把正规军腾出来专门对付攻城的红巾军。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黄亚明的"虎头团"。这支由码头工人组成的团练,不但熟悉地形,还精通水战。当红巾军试图渡江攻城时,就是虎头团出动小船,在暗夜里偷袭敌军的船只,一夜之间烧毁了二十多艘大船。

叶名琛还在城墙上设立了烽火台,一旦发现敌情,立即点燃烽火传递信号。守城将士看到信号,就能迅速支援受攻击的地方。这套联络系统昼夜不停,保证了全城防御的及时性。

最令人意外的是,叶名琛居然在城外也安插了暗桩。这些人混在红巾军中,时常送来敌军的动向。正是靠着这些情报,叶名琛才能屡次预判敌军的进攻方向,提前做好防守准备。

四、红巾军的致命弱点

围城一月,二十万红巾军竟未能攻下广州城。究其原因,还得从一份当时的密报说起。这是一名潜伏在红巾军中的探子送回城内的:"红巾军虽众,却如一盘散沙。今早营中为了一口铁锅大打出手,死伤十余人。"

原来,这支庞大的队伍几乎没有统一的军纪。当年八月的一天,东路军统领陈显良正在指挥攻城,忽然有部下来报:"后营的兄弟们都跑了!"原来是有人在城外发现了一个米铺,于是放下武器去抢米了。

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一位亲历者在日记中写道:"红巾军每攻一处,必先抢掠。所过之处,鸡犬不留。百姓见了红巾,比见了官兵还怕。"这种行为很快就激起了民愤,各地乡民纷纷组织团练,与红巾军对抗。

补给问题更是红巾军的致命伤。二十万大军驻扎城外,每日消耗惊人。起初,他们向附近村庄征收"护身钱",后来干脆明抢。一位乡绅记载:"贼军所到之处,粮草先尽,继而抢夺百姓衣物,甚至连门板都不放过,撬了去当柴烧。"

更要命的是指挥系统的混乱。表面上李文茂是盟主,可实际上各路首领都各自为政。有次李文茂下令总攻,东路军说没准备好,北路军说要等吉日,西路军干脆不予理会。一位红巾军小头目后来投降时说:"我们根本不知道该听谁的,反正饿了就去抢东西,困了就地睡觉。"

内部矛盾日益加深。为了抢夺物资,各路人马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一次,陈显良部的一个营地发现了一批盐,正准备分配,却被李洪英的人马抢了去。双方随即大打出手,死伤数十人。李文茂虽然及时赶到调停,但这种矛盾却越来越多。

军中还经常传出可笑的谣言。有人说李文茂得了"真龙剑",能够呼风唤雨;又有人说甘先会"神打",刀枪不入。这些荒诞的传言虽然一时鼓舞了士气,但也暴露出这支队伍的原始和无知。

最致命的是,红巾军根本不懂得攻城的战术。他们的进攻方式很简单:就是堆人命。一位守城的八旗兵在战报中写道:"贼军动辄万人一起冲锋,被打死打伤了就退下去,然后又换一批人上来,如此反复。我军守在城头,光用火枪就打退了他们七八次进攻。"

到了九月,久攻不下的红巾军开始出现逃兵。一开始是三三两两地跑,后来就成群结队地散。李文茂想要阻止,可手下的将领们却说:"大家都是散兵游勇拼命凑在一起的,想走就走了,拦也拦不住。"

五、战役的最终结局

咸丰四年十月底的一个清晨,广州城头的守军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城外的红巾军大营突然安静了下来。往日里此时应该喧闹的营地,竟然连一个人影都看不见。守城的将士赶紧派人去查探,才发现红巾军已经在夜里悄悄撤退了。

城外的红巾军营地留下了触目惊心的一幕:到处都是未来得及收拾的破旧军帐,地上散落着断矛残刀,还有不少病死的红巾军士兵的尸体。一位参与清理营地的团练在日记中记载:"贼营臭不可闻,死尸枕藉,看来这些人是实在撑不下去了。"

李文茂率领残部沿西江上溯,一路且战且退。清军紧随其后,展开了疯狂的追剿。一份官方战报上说:"我军在从化追上贼军,斩首三百余级;次日在清远又遇贼军,当场歼敌五百。"

更惨烈的是那些在广州城外被困的红巾军。他们已经断粮多日,根本无力突围。清军和团练对这些人展开了无情的屠杀。一位当时的乡绅记载:"城外十里之内,处处是红巾军的尸体,有的被吊在树上,有的被丢在河里,臭气熏天,乌鸦满天飞。"

那些逃回乡里的红巾军也没有好下场。他们刚回到村子,就被乡邻们举报给官府。有的被当场格杀,有的被押解到广州城处决。据统计,在短短一个月内,仅在广州城就处决了近万名红巾军。

李文茂带着残部一路西进,先是攻占了肇庆,然后又进入广西,在桂平建立了一个政权,自称"平靖王"。但这已经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战后的广州城周边一片凄凉。据当地的档案记载,仅在广州府境内,这场战役就造成了十余万人的伤亡。不少村庄因为年轻劳动力的损失而衰败,一些地方甚至十室九空。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战役还给岭南地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广州周边的乡绅们开始加强团练组织,各村寨之间也形成了联防体系。而在城里,洋行的势力则开始逐渐扩大,英国商人通过这次战役获得了更多的商业特权。

叶名琛因守城有功,受到了朝廷的嘉奖。但他在奏折中写道:"此战损失甚重,民怨颇深,恐非长久之计。"这句话似乎预示了后来发生的种种变故。而那些参与围攻广州的红巾军,他们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了很久。据说在广州城外的一些村子里,直到很多年后,人们还能听到老人讲述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围城之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