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时期著名画家耶律倍(李赞华)七幅经典绘画艺术赏析

香萱看文化 2023-06-04 16:54:04

辽代时期著名画家耶律倍(李赞华)七幅经典绘画艺术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东晋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

辽在立国前即契丹,属于东胡族。世居辽河流域,即今内蒙古的昭乌达盟的黄河和土河一带,约于五代后梁时强盛起来。后因助石敬塘灭后唐,得燕云十六州,改号大辽。至1125年,受金、宋夹击而亡。

辽代统治者爱好艺术,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辽圣宗耶律德隆好绘画,兴宗耶律宗真好儒术、通音律,也能绘画。据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他在宋仁宗庆历年间,曾“以五幅缣画《千角鹿图》为献(宋庭),旁题年、月、日御画”。辽将耶律题子(962-1015),战功卓著,曾击破北宋名将杨继业。亦善绘画,在战败袭击蔚州的宋将后,曾绘一幅受伤而仆的宋将示宋人,“咸嗟其妙”。作品有《夜猎》、《飞骑》、《较射》、《调马》等,均描绘军中征战生活文官中的耶律庹履,兴宗重熙年间(1032—1054)曾官同志知点检司事,擅写人物肖像。

曾无故杀婢,本当受重刑,因画圣宗耶律德隆肖像称旨,得以减罪,流放戍边。后又因写像成功,得以复官同知南院宣徽事。可见兴宗朝对绘画的重视和绘画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但辽代没有留下记述、评论绘画的著作,亡国时,宫室文物又遭到金人的严重破坏和掠夺,传世的卷轴画极少,有些可能尚混在宋画中有待辨识。目前我们只能靠极少数传世品和近年出土品并借助于墓室壁画、版画等作旁证,略知辽代绘画面貌,尚不能全面了解其成就和水平。

辽也仿宋,设立近似画院的翰林院。著名画家有胡瓌、耶律倍、耶律庹履、耶律宗真、耶律题子、萧瀜、高益、陈升等。画风可归之为草原风俗画派,多画草原和大漠风光,狩猎、放牧、军中征战等题材。绘画的形式、语言在适应本民族的审美需求,反映本民族的审美情趣的同时,又直接受到了唐、五代乃至宋代绘画的影响,体现了不同民族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兼容并蓄的绘画特色。在这些画家中,尤以胡瓌和胡虔有《卓歇图》,耶律培(李赞华)《骑射图》,陈升《南征得胜图》、《便桥会盟图》,萧瀜的《平沙落日》、《关山鼓角》、《秋原讲武》、《牧放》,《猎雪骑》、《千鹿图》,以及上述的耶律题子作品等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绘画作品

耶律倍(899—936),又名突欲,汉名李赞华,辽早期著名画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渤海国,将渤海国改为东丹国,意思是东部契丹藩属国。封耶律倍为东丹国王,称“人皇王”。926年太祖病逝后,耶律德光继位为帝。天显三年(928年)东丹国南迁,升东平为南京。同时耶律德光对耶律倍施以控制和监视。930年耶律倍弃国投奔后唐。936年后唐发生政变,耶律倍遇害,葬显陵。947年,耶律德光去世。耶律倍长子耶律阮最终夺回了皇位,追谥耶律倍为让国皇帝。

他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自幼聪慧好学,被册立为皇太子,后又受封为东丹国王、人皇王。耶律倍深爱汉文化,少年时即劝父皇尊崇孔子,建立孔子庙。受皇命治理东丹国时,他改革朝仪、遵用唐典,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辽太祖对耶律倍十分器重。

耶律倍酷爱读书,个人藏书达万余卷。他对辽、汉文章都很擅长,且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尤其长于书画。《辽史·宗室传》说:他“善画本国人物,如射箭、猎雪骑、千鹿图,皆入宋秘府”。《五代名画补遗》又称他“善画马之奇者”。北宋《宣和画谱》也记载了耶律倍擅画马及契丹贵族人物,说他把契丹贵族骑马射猎、牵狗放鹰的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并记载了他的15件作品:“双骑图一,猎骑图一,雪骑图一,番骑图六,人骑图二,千角鹿图一,吉首并驱骑图一,射骑图一,女真猎骑图一”。

从这些描述和记载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大多描绘北方契丹或女真族的游牧和射猎生活,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深厚的民族感情。耶律倍画风写实,他以精湛的笔墨,真挚的感情认真描绘他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人物形象,包括服装服饰、马鞍具等,使作品体现出一种浓郁的民族情趣和美好、亲切的塞外风貌,被后人称为“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

耶律倍的绘画艺术,不但在契丹国名声赫赫,而且在后梁、后唐及至晋初的上层人物中也很受欢迎。《宣和画谱》记载的耶律倍作品15件,就是珍藏于御府之内,专供皇帝欣赏的。其中《千角鹿图》是辽兴宗耶律宗真于崇宁四年送宋徽宗赵佶的,并引起一般士大夫引经据典的考证,可见其作品影响之一斑。又据周密《志雅堂杂钞》所载,王介甫收藏有耶律倍的《番部行程图》,画幅后面的题跋,品评甚高,认为“所画绝妙”。《五代名画补遗》又说:“……商人曾得赞华之画,工甚精致,至京师人多以金掣质之。”《遗山诗集·卷十四》有《东丹骑射诗》,是这样评价耶律倍作品的:“意气曾看小字诗,画图今又识雄姿。血毛不见南山虎,想得弦声裂石时。”这些都说明他的作品深为后世所喜爱。

今天,耶律倍的作品大多散失,只有《射骑图》和《射猎图》存世,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射骑图》赏析

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射骑图》绢本,设色画页,纵27.1厘米横49.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名画集真》中的一页。对幅,有主人柯九思、杨维桢题诗。画中武夫腰引持箭,立于马前。论技巧,人马刻画极见功力,一武士侧首闭一目校正箭杆,乃出猎前之准备,神情活灵活现,非一般画手所能。人马造型,有血有肉,远山近坡,氛围浓厚,北人骑射生活情状宛在观者眼前。

画的是一幅契丹贵族射猎者的肖像。在一匹装饰得很华丽的骏马面前,站立着一位中年的契丹贵族,服饰上有着“髡发左衽”的特点。所谓髡发,就是我们在这幅画看到的,剃光了头顶,四周蓄着一圈头发,额前较短,两鬓较长,后面还梳了两根细辫子,辫梢绕着一个小圆圈。画中人物还着左衽的中衣,外罩圆领窄袖的长袍,袍长过膝,腰里裹着一块白色的皮筒卷,即田猎时所穿的“杆腰”,上束金银装饰的皮带。左边腰间挎着一个弓弢(囊),右边胁下很显著的地方挂着一个长袋子,中间缝一块虎皮,周围装饰着很深的黑色毛皮,袋子上部有球状圆顶,看来这个袋子大约是一个箭筒。画中骑士正从筒里抽出一支箭来,在胸前细心地捻着,陷入了沉思。

箭是射猎最主要的工具,马是骑士最得力的助手,马与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北方草原民族画家都特别擅长于画马。画中马之体型即今之蒙古马,身躯低矮,长胴短脚,却很硕健,头顶两耳间的鬃毛束成一个细长的小刷子,尾巴下部也缚成一束垂了下来,眼光有神,光彩照地。

周身曲线遒劲有力,尤其是颈项与蹄足有股强劲的弹性,仿佛能叫人听到踢踏的声音。宋代批评家刘道醇在《五代名画补遗》中说,耶律倍画马是“骨法劲快,不良不驽,自得穷荒步骤之态”。这里所说的“不良不驽”,正说明画家既不缩小又不夸大的忠实于对象的态度。元代的无闲民在题跋中也说“五代李赞华深于形似”(《清河书画舫》卯集)。从这幅画看,画的不是宫廷厩中之肥马,而是活跃在草原上充满着生活气息的骏马。

《射骑图》更大的艺术成就,还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元赵孟頫在题耶律倍的《人犬图》时说:“画人物以得其情性为妙,东丹王(耶律倍)此图不惟尽其形态,而人犬相习,又得于笔墨丹青之外。”(《清河书画舫》卯集)《人犬图》现在已看不到了,但《射骑图》的人物刻画,确实已达到了“得其情性”的妙处。画中骑士手里拿着箭,有点忧悒,似在沉思,表现出一种李白诗中所描写的“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意态。人物温顺的外表和强劲的内心,外柔内刚,这一对矛盾在形象上得到了很好的统一,使人物性格显得丰满而真实。《辽史》记载耶律倍的性格是“外宽内挚”,和画里人物非常相近。

所以这幅作品,或可被认为是作者的肖像,即使不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也是反映了作者的性格情绪,反映了作者悲剧的一生。耶律倍是汉文化的向往者,他的画风受中原地区的影响是明显的;这幅作品的风格是细腻的,典雅的,与契丹墓室壁画粗犷的风格迥然不同,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他“笔乏壮气”,或许就是指这方面而说的。但这只能说明画风的不同,而非艺术水平的优劣,在五代后唐绘画里,像《射骑图》这样深入地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还不多,在我国绘画史上也属于精品之列。

公元926年,辽太祖病逝。其次子耶律德光在皇太后支持下,登上皇帝宝座,身为皇太子的耶律倍只得让出皇位继承权。

耶律德光继位之后,对耶律倍处处监视,不断削减东丹国地盘。太宗五年(931年),郁郁不得志的耶律倍携夫人及数千卷图书,乘船从辽东渡海到胶东,投奔了后唐。唐明宗赐耶律倍姓李,名赞华,并封他一些虚职。

耶律倍奔唐之后,虽然受到礼遇,但心情一直不好,以绘画来排解忧愁。画面内容多以物寓情,愁苦不堪。

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射鹿图》赏析

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射鹿图》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所绘人马形象古拙,尤以马后两腿在奔驰中的形态与汉族画法有别。

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东丹王出行图》赏析

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东丹王出行图》又称《番骑图》为绢本设色,纵27.8厘米,横125.1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画面内容为出行题材,共绘有人物六位马七匹。画心部分钤印九枚,卷后题跋钤印为十一枚,有明代题跋三段。在画心末尾处题有“世传东丹王是也”,后世大多是因为这七个字,认为此画作者为东丹王耶律倍(李赞华)。

画中绘六人骑在骏马上,他们各具姿态,衣冠、服饰、佩带皆因身份的不同而各异。马则矫健、丰肥、左右顾盼,慢跑前行。东丹王在马背上手把缰绳,面带忧郁,若有所思,情绪正和他弃辽投后唐的处境吻合。

画中六人七骑,皆非中原样貌,题材胡风甚浓。一行人或左顾右盼,或交头接耳,唯独落在队伍最后的那一位,形容尊贵,却面色凝重;抬头远眺,却眼神黯然。在骑行游乐的氛围里,他是个若有所思的局外人——他就是耶律倍。《宣和画谱》评曰“马尚丰肥,笔乏壮气”,说的大抵是耶律倍。若为他配一曲画外音,调子应该是《三套车》:小伙子你为什么忧愁?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据传,“无名氏”是画作最初的收藏者、宋代皇室成员。

耶律倍《东丹王出行图》之一

耶律倍《东丹王出行图》之二

耶律倍《东丹王出行图》之三

耶律倍《东丹王出行图》之四

耶律倍《东丹王出行图》之五

耶律倍《东丹王出行图》之六

耶律倍《东丹王出行图》之七

耶律倍《东丹王出行图》之八

补充信息两则:一、这幅画初名《番骑图》,因着无名氏的题字,遂得今名;二、这幅画的主角耶律倍,还有一个汉名,叫李赞华。所以,《东丹王出行图》其实是耶律倍(李赞华)的自画像。

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东丹王鞍马图》赏析

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东丹王鞍马图》

后唐末帝泰清三年(936年)晋军前来攻打后唐的首都洛阳,唐帝见大势已去,欲纵火自焚,并派杀手将耶律倍刺杀。耶律倍这位才华横溢的契丹族大画家,死时年38岁。

耶律倍死后,先被辽太宗追谥为“文武元皇王”。后来,耶律倍的儿子又乘辽太宗死后的混乱,一举夺回皇位,是为辽世宗。这时,才正式为耶律倍恢复名誉,追谥为“让国皇帝”。

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人马图》赏析

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人马图》绢本,手卷。鉴藏印:海南伍氏南雪斋秘籍。伍氏俪荃鉴藏书画印。震泽王氏宝武堂图书记。王季迁家珍藏。附属作品:赵鹤琴题签条:传东丹王李赞华人马图卷神品。鹤琴题端。张大千边跋:东丹王人马图真迹。神品第壹。稀有。辛丑夏孟,蜀人张大千鉴定。(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张大千长年大吉又大利)

由于辽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社会生活状况,契丹族的绘画始终体现着矛盾的双重性,一方面是他们所描绘的北国放牧、狩猎等题材,充满着浓厚的边地特色和草原情调。另一方面在绘画形式和技法上又有浓郁的汉文化味,他们基本继承了汉唐以来的绘画传统,这种传统自古以来是各族人民在融合中产生的。

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百马图》赏析

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百马图》这幅画全长545厘米,宽49厘米。美国的华裔女收藏家袁妍女士藏。

画卷四周可见多处脆损和脱丝,保管稍觉强差人意。但画卷苍老浑朴之气扑面而来,使人不得不顿生敬畏之心。画卷上共彩绘姿态各异、毛皮颜色五彩缤纷的契丹牧马99匹(阳数之极,最多数量),巨大水塘两处,嶙峋太湖石一块,绿色灌木三丛、郁郁葱葱的大树三棵,整个卷面蓬勃雄劲,和谐亲切,一股昂扬向上雄劲腾飞的磅礴气势,仿佛要破图而出。卷首题写着17个契丹小字。笔力雄浑刚劲。画卷厚度不到1毫米,却由三层构成,作画部分为纸,中间一层非常细腻轻薄白色材料,似为装裱之胶。最外层为单经纬丝织就的画绢,手感极为轻薄柔嫩。

该画的纸绢工艺、装裱手法、设色颜料,均担得起千年风貌,纯朴无华。论之画风画骨,超凡脱俗。可谓开千年《百马图》之生面,绘万载龙马画之翘楚。无论构图、具像,细节、神韵、气势,都画出了世人想不到学不到的异境,都绘出了历代画家梦不出猜不出的神奇。首先,他一改汉唐画马必画汉地宫苑之马的陋习,着笔于本民族在无垠草原上散养放牧之群牧的契丹马。这种马体形矮小,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皮厚毛粗,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锤炼出雄悍豪强,野性十足的马性,勇猛无比,能抵御西伯利亚酷寒暴雪;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与契丹人豪爽彪悍忌恶如仇的性情极其相近。

画面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从(右)前向(左)后展现,一群鲜活彪悍的契丹马飞奔向诗样的远方:通过出发、过河、休憩、浴水、准备、冲刺五个情节,真实地再现契丹马“罗草”(小型围猎)的场面,是研究辽契丹社会风俗的珍贵资料。画卷共描绘各种黑、白、红、花等各色契丹马99匹(寓九九归一,一统天下之意),有动有静,有一马飞跃,有数马奔腾,姿态各异,生动活泼。画家对马的描绘,极善抓住动态和神情,运动中的马被表现得活泼顽皮,静立时的马又被表现得庄重威武,画的笔法野性雄悍,骨骼精奇,敷色浓艳,可以看出其承唐创新变化的痕迹。形成宽劲平腹,骨肉兼济,彪悍体壮,寓飞扬神骏于雄劲粗犷之中的艺术模式。创作时代已脱离以肥壮为美的唐代风骨,转为雄武英杰的契丹风貌。

这幅画是宋以后发现的最重要的耶律倍的第16幅画作;是宋内府记载耶律倍15幅作品之外的唯一一幅来自契丹故地的作品;也是传世耶律倍16幅画作中唯一一幅由耶律倍亲笔题写画名和作序的作品;更是耶律倍传世作品中唯一一幅题写有契丹小字画名和序言的作品。

耶律倍“少圣”皇太子的地位和“册圣庆典”庆贺画的特殊时间,都决定了该画不同凡响的艺术价值。有道是:“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耶律倍画马艺术真豪杰,契丹“少圣”威名垂千古。

用线造型和平涂为基础的“随类赋彩”的方法,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和东胡文化中也可看到。北方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源远流长的,自古以来为我国各族人民所知,汉唐的传统方法也为当时各族人民熟悉、热爱和欣赏。

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丹凤幼鹿图》轴赏析

辽代著名画家耶律倍《丹凤幼鹿图》(传)轴,绢本设色 118.5×64.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耶律倍、胡瓌、胡虔等为代表的契丹族画家,他们熟悉北方草原生活,深刻体验过游牧狩猎生活,满怀激情地反映这种生活,他们那些充满北方独特风光和人文风俗的作品,无疑给古代中国画坛带来一种新的气象或样式,对中国北方民族美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学界对北方民族美术研究的深入和今后的进一步发掘与发现,他们的绘画将愈来愈引起后人的重视。

辽代的绘画艺术,是承继唐和五代,并时时受着宋代中原文化的影响,但在这种承继和影响之下,其绘画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0 阅读:2

香萱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