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的“八相成道”

沃唐卡 2024-10-11 09:35:33

释迦牟尼佛的 “八相成道” 是佛教中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佛陀从兜率天下降到人间,经历种种阶段,最终成就佛道并开始教化众生的过程。这八个阶段分别是: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说法、入涅槃。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意义。

降兜率。兜率内院是三界中欲界的第四层天,所有来娑婆世界的佛陀示现成佛之前,都需要在兜率内院做一生补处菩萨,一生补处也就是就是候补佛位。相传,在久远劫前,佛陀已经修行圆满,居住在兜率天内院,成为一生补处菩萨,名号为护明菩萨。

护明菩萨自从生到兜率天之后,由于他的功德威神力故,使得诸天宫殿更加明丽辉煌而庄严,即便是见到最殊胜、最美妙的五欲境界,也不会为之心动。

护明菩萨住在兜率天期间,常为诸天人宣说无常、苦、空等诸法相,令他们心生厌离。菩萨又以天眼遥观下界人间,但见众生造种种恶业,随业受报,众苦逼迫,无解脱时,由此生大悲悯,决定下降人间,救度众生。

入胎。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下降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从净饭王夫人摩耶夫人的左肋以夺胎之法入胎。传说摩耶夫人睡梦中,梦到天人们前后簇拥着一头白象向她飞来。白象持着莲华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了自己身体。摩耶夫人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服甘露,反视自身如日月光照;摩耶夫人自梦白象受孕后,百病不染,身体十分健康。

净饭王召集相师婆罗门解梦,他们回答:夫人必定会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会具备三十二种大丈夫的美好相貌,身形庄严。如果他继承王位,将会乘坐金轮,降伏天下四方。如果他出家修行,便能证得佛法王位,声名远扬十方世界,成为众生的导师。

出胎。四月八日,佛陀自摩耶夫人右肋出胎,诞生于兰毗尼园的无忧树下,成为悉达多太子。据说太子一出生就能下地行走,周行七步,步步生莲花,并且举目四顾,自言自语: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这时有二条龙,一龙吐温水,一龙吐凉水,为他洗浴,所以这天也叫佛浴日。

太子降生之后,净饭王大赦天下,但在太子降生后的七天,他的亲生母亲摩耶夫人的身体逐渐虚弱消瘦,最终去世,往生到了忉利天。

后来就由摩耶夫人的妹妹、太子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太子,在太子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净饭王给他安排的最好的教育。他跟当时的名师学习了各种梵书、仙术、兵法、武艺,并且水平全都超越了他的老师。在一次王族间的比武当中,太子一箭射穿了七面铁鼓和七头铁猪,并且能将一头大象扔出城外。

出家。太子长大以后,个性独特,经常一个人孤独地沉思生命的奥秘。他观察到任何一个生命,都有生老病死的过程,这是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产生修道之念。他深知在皇宫中永远找不到答案,于是在十九岁的时候的一个月明之夜,毅然抛弃王位、财富和妻子,悄悄离开王宫,决心到深山僻林中去寻求解脱人生痛苦的真理,隔阴之迷。黎明,太子抵达罗摩村自剃须发,披上袈裟,并遣侍者车匿回城向净饭王报告他已出家。

成道。经过六年的苦行,佛陀意识到 “苦行非道”。他离开雪山,在路上碰到一位农场的小姑娘,小姑娘拿乳糜供养他。他吃了乳糜,体力慢慢恢复。然后他向南走,到恒河边上,在一棵树下铺上草,在那里打坐。

佛陀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认识了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灭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谛,得到对宇宙人生真实的彻底悟,成就佛道。

说法。佛陀成道后,便动身寻找侨阿如等五位侍者,在鹿野苑为他们开示说法。在这次说法中,佛陀向五人宣讲了四圣谛和八正道等教义,五人听后皈依了佛教,成为了最初的比丘。这时,佛教三宝 “佛”“法”、“僧”都已具备,佛教正式成立。

入涅槃。佛陀八十岁时,在毗舍离城坐雨安居,宣布将在三个月后般涅槃,偕弟子向西北行走,后食用铁匠纯陀奉献的世间奇珍栴檀树耳,重病发作。

最后他走到拘尸那伽河边,洗了澡,在两棵娑罗树之间安置了绳床,侧身而卧。夜间有婆罗门学者须跋陀罗欲求佛法,被阿难拦阻,佛陀知道后,唤他到床前为他说法,于是须跋陀罗成了佛陀最后的弟子。

佛陀在拘尸那伽涅槃,火化后的舍利由摩揭陀国王阿闍世和释迦族等八王带回建塔供养。

释迦牟尼佛的 “八相成道” 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和深刻哲理的过程,它展示了佛陀的慈悲和智慧,也为后世的修行者提供了榜样和指引。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沃唐卡编号为173-471394的绿度母唐卡:

5 阅读:305
评论列表
  • 2024-10-11 12:45

    恭敬八相成道法王[点赞][点赞]

  • 2024-10-19 15:59

    南无阿弥陀佛,福生无量天尊[祈祷]

  • yme 4
    2024-10-15 03:08

    这些都是骗迷信的人的。佛陀就是人。不是其他。成道的人。不执着的人。因果和普通人一样。一样会生病。一样会死。这样说真话。谁给钱上供?不胡说神通广大。能改因果。咋骗信徒的钱。

  • 2024-10-28 16:20

    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