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前言高句丽集安禹山墓区中的墓葬中的壁画,对研究其历史和文化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研究集安禹山墓区中的墓葬中的壁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高句丽的历史。
高句丽墓葬中的绘画,反映了高句丽上层社会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墓主对死亡后快乐的渴望与追寻。
集安禹山墓区墓葬中的力士图像种类繁多,按其出现部位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三种:角抵力士、托梁力士和护陵力士。
本文以集安禹山墓区的三室墓、五盔坟4号墓、五盔坟5号墓为主,从古墓壁画所绘托梁力士入手,在总结托梁力士形象特征的基础上,尝试深入探究其文化内涵。
一、力士与托梁力士“力士”是一种力大无穷的人,也是一种古老的官职,或者是掌管刑罚和杀戮的邪神。《宋史·仪卫志三》:“左右神武军统军各一人,本军旗二,吏兵力士旗各五。”
这里所指“力士”即为主管旗帜,随皇帝出行车驾出入及守卫四门的官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广泛的“大力士”的概念,也就是力大无穷的“神人”或“鬼神”。
关于力士早在先秦就有记录。例如《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之车右祁弥明者,国之力士也。”在文章中,祁弥明被称作“力士”,意为力大无穷之人,此乃“力士”之本义。
在墓中发现的“力士像”,除了用于观赏之外,还与其所承载的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唐代的“力士”形象也在不断地变化。
在各种文化系统中,“力士”意象彼此交融,具有各自的文化意蕴。在佛教的文化系统里,“金刚人”是佛陀的护持;在道教的文化系统中,力士乃为天界之神。而在墓穴中,根据他们的地位,他们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托梁力士通常是指支撑墓葬梁柱或斗栱的武士,它们散布于斗栱两边,以肩部或双手抬起,象征着承载之物。托梁力士的外形通常是半蹲式的,两只手作扶壁的姿势。
各墓托梁力士的意象特点各不相同,但共同之处是半蹲式抬起的姿势。托梁神人按其形状可分为各种种类,其中比较普遍的有人身与动物两种。
人体托梁力士是以人体为主,通常是高举的。这一类的托梁神人,很有可能是与古代的力士相联系的,它们在墓中的作用是支持和承载的。
在汉朝成仙观的作用下,人身的托梁力士被赋上了神性,具有了无限的神力,从而保护了墓主人。马王堆1号墓葬中,有一尊力士象双手托起了整片土地,象征着它的“庇佑”。
以兽为主体的托梁力士多为人与兽相结合的造型。这一类的托梁力士,与上古传说中的镇守者土伯,以及方相氏一样,都是辟邪的存在。它不仅承载着沉重的重量,还可以用来震慑外敌。
随著时间的推移,墓中的托梁力士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武士武士,到后来成为了一位镇陵、神仙的保护神。不同种类的陶良力士,既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又有其独特的葬俗文化特征。
二、集安禹山墓区古墓所见托梁力士的类型及特征集安禹山墓区墓内共绘制了31张托梁力士画像,最典型的是三室墓、五盔坟4号墓和五盔坟5号墓。本文按照不同的托梁力士意象特点,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
人头人身托梁力士的发现,在三间墓葬及长川一号墓葬中均有体现。如三室墓第二室前壁的力士呈双腿曲蹲、双手托梁姿态,其形象特征为:人首人身,着圆领上衣、束腰带、短裤,足部不清晰,身后无蛇缠绕。
三室墓第三室后壁的力士呈双腿下蹲、双手托举状,其形象特征为:人首人身,上着短襦、系腰带、着短裤,黑足且足有五爪,身后无蛇缠绕。
长川一号墓葬的立士雕像,置于藻井一、三、五层四个角落的角石上,蹲着两腿,双手朝天,其特点是:人头人身,赤裸着上身,穿着短裤,浑身肌肉隆起,仿佛系着一条丝带,尚难辨识腰上是否缠蛇。
人首人身缠蛇托梁力士主要集中于三室墓。比如三室墓第二室中,在右侧墙上的一位武士,他的外形是一个人的脑袋,穿着一件短袖,圆领,短裤;
系着一条腰带,身上披着一件羽毛一样的丝带,他的身体是半蹲着的,他的两只手臂都是反腕托梁,背后还有着两条大蛇。
后墙和右墙的武士都是人形,他们的特点是,他们穿着短衣,系着腰带,穿着短裤,背后似乎有一条丝带,上面缠绕着一条蛇。
三间墓室右侧的石像比较特别,它是站着的,一只手往后伸,另一只手朝上,它的特点是:人头身,穿着短衫,系着腰带,下着短裤,右手缠着一条蛇。
这是仅有的一只手臂撑起大梁的托梁塑像。正面墙壁上的武士,双腿弯曲,双手高举,他们的特点是留着短须,大耳,穿着短衣,系着腰带,下身穿着短裤,身后像是挂着一条彩带,两条腿上都有一条毒蛇。
左侧墙壁上的托梁神人,双腿下蹲,双手高举,面部青面,留着短须,耳朵很大,穿着短袄,系着腰带,下身穿着短裤。
兽首人身托梁力士主要绘于五盔坟4、5号墓。在4号墓的四角,有一尊兽首人梁力士,它的特点是:头顶有角,面目狰狞,上半身赤裸,下半身穿短裤;
一条腿弯曲,一条腿向后一条,一条手臂抬起,力托二条巨龙。5号墓四角亦有一尊兽头、手持梁力士,与4号墓中的梁力士类似。
怪兽托梁力士主要绘于四神墓。四大神墓的四个角落都画着支撑大梁的怪物图像。怪物站在四个角落,双臂抬起,一只脚抬起,一只脚踩在地面上。
上述四种托梁力士的造型,共同点就是双手撑着横梁,区别只是托梁力士的身体是人形还是兽形,有没有蛇的盘绕,有没有穿衣服。
三、托梁力士的象征意义禹山墓区中的墓葬中,雕刻着大量的神仙鬼怪形象,这些形象体现出高句丽人纯朴的神仙思想。高句丽墓葬中,最早的一座“立像”是由“人”构成的。
高句丽晚期的壁画中,武士的神像已经改变,神像上的神像越来越多,有的像是一条蛇,有的像是动物的脸,有的像是带着神性的神像。其中,高句丽墓葬中各个时期的“托梁神人”形象,其符号和文化含义各不相同。
人头梁力士的外形类似于古代的“武卒”,具有强烈的力量感,体现了高句丽人崇尚“力”和“勇武”的精神。魏存成先生的《高句丽考古》一书指出,三室墓葬年代约为五至六世纪中期。
此时高句丽墓葬中的绘画题材由当时的社会习俗逐渐转向了对神明的信仰,但是,“神”的意象没有占到主要的位置,而且以当时的生活习俗为主要题材。
因此,三室墓第二间和第三间墓室中所描绘的梁力士仍然是凡人的人头身武士的模样。当时高句丽佛教十分流行,对高句丽墓葬的题材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墓葬中的武士像很有可能是从佛教金刚力士演变而来
三室墓二室和三室的陶人像都有盘绕的蛇身,只是摆放的方位稍有差别。在这里,这条蛇的意象起了什么作用?蛇在休眠和脱皮的时候,就像是从死亡中走向新生。
范慧莉在其著作《〈山海经〉中的蛇形象》中指出,蛇象征着生死之变,而墓中用蛇护陵,则是为了让墓主人重获新生。
集安禹山墓区出土的高句丽墓葬中,盘绕着一条长蛇,架着梁力士的图案,或许就是借用了蛇象征着生与死的转变,以及墓主人对长生的向往。
根据一些中原典籍的描述,蛇这种生物非常的神奇。李炳海认为,《山海经》中的操蛇与践蛇,都是通过综合而成的神仙意象,而非单纯的神话传说。
此缠蛇像与集安禹山墓区出土的高句丽墓葬中所见的那些缠着蛇身的武士像有异曲同工之妙。《列子·汤问》: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惑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晋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由此可见,“司蛇神”是一位能够与天地相通的神人。另外,《山海经·海外西经》中也提到过,“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由此可以推断,集安禹山墓区高句丽墓葬中绘有一尊与“蛇”相相似的“缠梁力士”,很有可能具有与“天人交感”的功能。
“兽首人身”梁力士的产生,与“四大神灵”的信仰密切相关。五盔坟4、5号墓年代可追溯到6世纪中期到7世纪早期,是高句丽墓葬中的后期时期。
这时,四神已是以四尊神像为主,所以托梁力士的神像或许也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一个兽头。高句丽“崇佛敬鬼”的习俗,加之时代的激烈冲突,促使墓葬壁画中的鬼怪等鬼怪形象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兽头”梁力士的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这个阶段的高句丽墓与北朝中晚期的墓葬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兽头梁力士”的造型,很有可能是受了北魏墓中的恐兽意象的启发。
形如怪物的石像只存在于四大神墓的四角。这只怪物蹲卧于墓四个角落,做着高举的姿势,与其它高句丽墓葬中所见的石像稍有区别,但总体上与五盔坟4号和5号墓中的石像有几分类似。
四神墓与五盔坟4号和5号墓一样,都是高句丽早期墓葬中的后期作品。受神明信仰之赐,四神之墓上雕刻的怪物“托梁力士”,不仅承载着沉重的意义,更是一种威慑,以其可怕的形象,威慑敌人,保护墓主。
四、结语集安禹山墓区的高句丽墓葬中,大部分的托梁力士都是在墓室的中间、下部等显眼的地方,三室墓更是占据了二、三间墓室的墙壁,突出了人物的重要地位。
根据其在墓葬中的地位和意象,可以看出,承载着沉重重量的陶梁,不仅承载着沉重的重量,同时也是一根擎天之柱,是一座陵墓的守护神。另外,盘着一条蛇的巨臂,不仅是保护墓主成仙的守护神,也是连接天地的“媒介”。
集安大禹山墓区墓葬中的陶塑人物形象各异,各具其文化意蕴也不尽相同。托梁力士从人到动物的变化,反映了高句丽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从社会习俗到宗教信仰的转换,反映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