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叫“回环诗”。顾名思义,回文诗既可以正着读,也可以倒着读。
最具代表性的回文诗,当属当数女诗人苏蕙所创作的《璇玑图》。
苏蕙,字若兰,生活于两宋南北朝时期,仪容大方秀丽,会诗文。十六岁嫁人,丈夫名窦滔。
窦滔是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抚风人。史称抚风多豪壮,窦滔当然也是一名豪壮男子,夫妻俩相敬相爱。后来窦滔爱上了一名歌妓,另辟一室,金屋藏娇。
苏蕙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她得知此事后,为了守护夫妻之间的感情,她就将自己满心的怨恨按下,梳理锦丝,织起了回文诗。
此诗共八百四十一字,纵横各二十九字,顺读、交错读、倒读等都可连成诗篇,表达意境,甚是绝妙。
后来,回文诗送到了窦滔的手中,愈读诗愈多,情海叩心,感动之下,他亲自将妻子接回,两人重归于好。
由此可见,这篇回文诗极具感染力,两人的爱情故事也传遍天下。
作为有史以来的第一首回文诗,《璇玑图》拉开了回文诗的大幕,此后,回文诗蓬勃发展起来,诞生了不少传世之作。
比如《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首回文诗,名为「绣回文诗上天子」。
关于这首诗,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唐武宗时代,边防将领张睽(kuí)在边疆戍守,他的妻子侯氏在家独守空房,天天等,夜夜盼,等待丈夫早日回家来,夫妻团圆。盼了一天又一天,等了一年又一年。一直盼望等待了十年,也没有把丈夫盼回来。
侯氏无可奈何。她想,皇上是咱老百姓的天,万岁爷要是能知道了咱老百姓的疾苦,这该有多好!
于是,她就将自己写的一首回文诗,一针一线绣在绢子上,准备献给武宗皇帝。
这首回文诗内容是:
睽离已是十年强, 对镜那堪重理妆。
闻雁几回修尺素, 见霜先为制衣裳。
开箱叠练先垂泪, 拂杵调砧更断肠。
绣作龟形献天子, 愿教征客早还乡。
通过这首诗,侯氏把她十年来的苦等苦盼,十年来的苦思苦想,十年来的辛酸劳碌,十年来的苦苦熬煎,叙述得淋漓尽致,凄楚动人,可悲,可叹,可怜。
绣完这首诗绢后,侯氏亲自登龙门、入凤阙,把这首诗献给唐武宗李炎。
皇上读了她的诗后,大受感动,立即传旨下诏,准许张睽还乡省亲,夫妻团圆,并恩赐侯氏绢三百匹。
这是个感动人心的真实故事,侯氏女这首感动皇上的回文诗,至今仍在人们的口中传颂着。
回文诗发展到现在,欣赏者有之,不屑一顾者有之,他们认为回文诗带有游戏的性质,谈不上多大的价值。
对于这一点,我是不太认同的,觉得这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因为写回文诗的难度很高,只有那些大行家才能做到。
比如,回文诗中有一种类型,叫任意回环体,是指随意往返,无论从哪一字开始,顺读、逆读都可成诗。
下面这首《风月吟》,由20个字组成,作圆周排列,可得五绝40首。
我们把“落”当作第一个字,顺时针往下读,这首诗变成: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从第二个字读起,这首诗变成:
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落。
从第三个字读起,这首诗变成:
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落雪。
从第四个字读起,这首诗变成:
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落雪飞。
……
就这样,你不断换下一个字开始读,都能得到一首不同的新诗。
同样地,如果你将诗倒着读的话,也可以有相同的结果,比如从倒数第一个字开始读,这首诗就变成:
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霞淡雨红幽,树芳飞雪落。
从倒数第二个字读起,这首诗又成了:
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霞。淡雨红幽树,芳飞雪落花。
……
就这样,我们可以读到40首绝句,它们虽然写的都是风花雪月,但都语意连贯,形象鲜明,变化多端,耐人寻味。
最后我想说,回文诗这种题材,只有汉字能做到,由此得到这样一个启示:
汉语汉字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世界的瑰宝。
最后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