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出口季来临之际,中国豆粕过剩引发需求疑虑】
[漂亮国大豆产能过剩摇身一变成了东大“需求疑虑”]
(路透社)——贸易消息人士称,由于 2025 年初创纪录的进口量和动物饲料生产商的疲软需求推高了国内豆粕库存,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的美国销售旺季减弱。
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尚未预订第四季度的美国大豆船货,交易商正密切关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旨在解决中美贸易战核心的长期经济争端的会谈。
中国需求放缓可能给芝加哥大豆期货带来压力。受美国大豆丰收预期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已连续第二周下跌。[GRA/]
由于供应充足,中国豆粕期货周二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下跌。
山东省咨询公司卓创资讯的分析师王文申表示,在现货市场上,华北地区豆粕现货报价为每吨 2,925 元(408 美元),较一年前的 3,130 元下跌 6.5%。
王先生表示:“如果第三季度价格持续疲软,压榨商面临亏损,第四季度的大豆采购量可能低于预期。” 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通常是美国大豆的主要销售季节。
交易商称,中国 5 月份大豆进口总量创历史新高,6 月份进口量创历史第二高,推动油籽加工增长,导致豆粕库存增加。
过剩的产量给中国的压榨厂带来了巨大压力,一些压榨厂已经因储存限制而关闭。
一位上海贸易商表示:“华南等地区的压榨厂已开始小规模停工,主要是因为豆粕库存已经积压,没有更多的库存空间。”他还表示,更大范围的停工“极有可能”。
中国主要加工中心日照的压榨利润自五月中旬以来一直为负。
由于全球最大猪肉市场的肉类消费低迷,动物饲料生产商的需求疲软,进一步加剧了猪肉供应过剩的情况。
StoneX驻新加坡副总裁Cheang Kang Wei表示,未来一到两个月,压榨商将面临“巨大的豆粕库存压力”。
在今年肉类价格大幅下跌之后,当局已承诺削减能繁母猪数量、控制新增产能并减少饲料中的豆粕使用量,以稳定肉类价格。分析师表示,这些措施将进一步限制豆粕消费。
在美国大豆关税高企的背景下,过去几周中国购买阿根廷豆粕,可能会加剧供应过剩。
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驻新加坡贸易商表示:“即使本地市场豆粕供应量如此之大,从阿根廷进口豆粕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这只会增加豆粕库存。”
与华盛顿达成的贸易协议可能会改变购买模式。
北京农业雷达咨询公司创始人 Johnny Xiang 表示:“如果达成贸易协议,中国买家可能会在第四季度恢复从美国采购,因为没有关税,价格会比较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