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路上,永远别指望孩子“自觉”‼️
无条件的爱,有条件的教育。
孩子对读书、学习没兴趣只是一个借口,
父母放任不管,反而会害了孩子。
.
天生自觉的学霸,毕竟只是极少数。
指望孩子自觉,是蕞无力的教育
.
❶爱与规则并行
蕞好的爱是温柔但又边界,
既有爱又有规则,孩子知道父母爱着他,
但有些事不能做,这叫做边界。
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是独立的,自由的,有选择权的,
同时又知道有些边界,有些规则不能逾越
.
李玫瑾教授说:“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6岁以下,
父母的话是黄金,孩子12岁以后,
父母的话就是垃圾。”
.
所以要趁早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养成习惯,
把他律内化为性格中的自律。
.
❷建立好的亲子关系
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孩子的生命力。
孩子爱自己,爱这个世界,
愿意为这个世界做事情,
是因为他感受到了被爱被珍惜
感受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
.
没有价值感的孩子
永远学不会自律
因为他发自心底觉得自己不重要
自己的时间和生命也是无所谓的。
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
所以对孩子来说
父母无条件的爱、鼓励和肯定
才是养成自律习惯的蕞大动力
.
❸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
教育不是盯着缺点,拼命改造孩子
而是要学会赏识孩子
哪怕孩子身上有99%的缺点
也要用放大镜找到那1%的优点
然后再把1%的优点放大到99%
.
当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沉浸在里面时,会很容易产生心流
身体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
多巴胺会让孩子雷厉风行,欲罢不能
孩子会很享受所做的事,而不是咬牙坚持
.
➍给孩子自主权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超限效应
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
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
孩子自律的养成上,也是如此
父母干预、逼迫得越多
孩子越被动、越差劲
甚至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
所以要忍住过度干预
多一点放手,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同时孩子做好时及时给予正向反馈
帮孩子稳定行为
.
当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很多事
他会发自内心觉得自己很棒
也就不会放纵自己,自律也就形成了
.
➍以身作则
自律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亲子关系里,它就像是镜子和成像的关系
父母懂得自律、克制,工作生活井然有序
孩子也会学习模仿,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
自律,是可以锻炼的
爱和规则并行,经营好亲子关系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
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以身作则
引导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是我们给孩子蕞好的礼物
希望我们都能把这份礼物送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