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惨败之后,他开始说软话了。 2025 年 7 月 28 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

/惨败之后,他开始说软话了。 2025 年 7 月 28 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国会发表第四次国情咨文。这场演讲打破了他就任以来的时长纪录 —— 全程仅 71 分钟,堪称 “史上最短”。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通篇演讲对 “南海” 二字只字不提,反而反复强调 “菲律宾是所有人的朋友,不是任何人的敌人”。这种态度的转变,与三个月前中业岛海域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峙形成鲜明对比。 时间回到 2025 年 5 月 21 日,菲律宾一艘公务船试图闯入中业岛附近海域,遭到中国海警的强力拦截。中国海警首次使用配备红外锁定功能的高压水炮系统,精准摧毁了菲方船只的导航雷达罩,冲断左舷护栏,甚至将甲板上的救生艇掀入海中。菲方船员因高强度水柱冲击出现肋骨骨折,通讯设备完全失灵,最终被迫放弃挑衅。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菲律宾在冲突期间向美军第七舰队发出的 17 次求援信号均石沉大海,原定在南海演习的 “米利厄斯” 号驱逐舰紧急关闭定位系统绕道撤离。这场惨败让菲律宾彻底暴露在国际舆论的聚光灯下,也成为马科斯政府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事实上,马科斯的态度转变早有端倪。今年 5 月,中菲贸易额突破 320 亿美元,是美菲贸易额的三倍。经济上的深度绑定让菲律宾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关系。在国情咨文中,马科斯虽然宣称 “不会退让一寸领土”,但通篇未提 “西菲律宾海” 这一充满争议的表述,转而强调 “通过外交渠道解决争端”。这种措辞的调整,被外界解读为对中国释放的缓和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马科斯在国情咨文中特别感谢美国协助菲律宾军队现代化,称这是 “亏欠” 美国的。这种微妙的表述折射出菲律宾在中美博弈中的尴尬处境:既想借助美国提升军事能力,又不敢完全得罪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正如菲律宾《商业世界》所言,马科斯的执政进入下半段后,必须在经济复苏与外交平衡之间走钢丝。 然而,菲律宾的策略调整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完全认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表示,任何外部势力介入南海问题都无助于解决争端,反而会加剧地区紧张。东盟国家也对菲律宾的反复无常保持警惕,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近期强调,应通过 “南海行为准则” 磋商维护地区稳定,而非引入域外势力。 这场外交博弈的背后,是菲律宾对自身定位的迷茫。从 2022 年单方面炒作 “南海仲裁案”,到 2025 年试图通过《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寻求保护,马科斯政府始终未能找到一条符合国家利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如菲律宾专栏作家李天荣所言,当民众在贫民窟食用垃圾食品 “pagpag” 时,政府却将数十亿比索投入军备竞赛,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终将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 如今,马科斯的 “软话” 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仍需时间检验。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南海这片充满争议的海域,任何试图以对抗换取利益的做法都将碰得头破血流。正如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所说,中菲是搬不走的近邻,唯有通过对话与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而这,或许才是菲律宾在经历惨败后最应该明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