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韩国总统朴正熙来到中央情报部视察,就餐之时,中央情报部长金载圭突然放下碗筷,从腰间拔出手枪,“啪啪”几枪就将总统朴正熙当场打死。 1979年10月26日,韩国总统朴正熙来到中央情报部视察,就餐之时,中央情报部长金载圭突然放下碗筷,从腰间拔出手枪,“啪啪”几枪就将这位统治韩国18年的铁腕总统当场打死。这突如其来的枪声,究竟是个人恩怨的爆发,还是政治危机的总清算?它不仅终结了一个时代,也将韩国推入了更深的动荡深渊。 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夺取政权,开始了长达18年的独裁统治。他上台时,韩国经济落后,人均GDP仅82美元,农业占据国民经济的40%以上。面对朝鲜战争后的废墟,朴正熙推行“经济第一”政策,通过政府主导的五年计划,推动工业化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到1979年,韩国GDP增长到203亿美元,出口额从1964年的1亿美元跃升至150亿美元,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这一时期,三星、现代等财阀在政府支持下崛起,重工业如钢铁、造船和汽车制造业成为经济支柱,史称“汉江奇迹”。 然而,经济腾飞的背后是政治自由的牺牲。1963年,朴正熙通过选举巩固权力,1972年颁布《维新宪法》,解散国会,实施戒严,赋予自己无限连任权。中央情报部(KCIA)成为他的统治工具,负责监视、逮捕和镇压反对派。1973年,反对派领袖金大中在日本被KCIA绑架,险些丧命,引发国际谴责。朴正熙的政策在经济上创造了奇迹,但在社会层面埋下了不满的种子。 1970年代末,韩国经济遭遇瓶颈。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韩国出口增速放缓,通货膨胀率升至18.3%,失业率攀升至4.1%。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成本上升,社会矛盾加剧。同时,朴正熙的高压政策激化了反对声音。学生、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体频频抗议,要求民主改革。1979年10月,朴正熙将反对派领袖金泳三逐出国会,点燃了东南部地区的怒火。10月16日至20日,釜山和马山爆发“釜马起义”,约5万名市民上街示威,要求废除维新体制。政府动用军队镇压,局势一触即发。 金载圭作为KCIA局长,是朴正熙的得力助手,两人曾是军校同学,关系密切。然而,1970年代末,两人的分歧逐渐显现。总统警卫室室长车智澈逐渐取代金载圭,成为朴正熙最信任的人,权力斗争愈发激烈。1979年10月,朴正熙计划内阁改组,准备清除温和派官员,包括金载圭。釜马起义的爆发和政府的强硬态度让金载圭感到危机四伏。他认为,朴正熙的独断政策将国家推向深渊,而车智澈的跋扈更让他忍无可忍。刺杀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在首尔宫井洞的KCIA安全屋用餐,讨论如何应对釜马起义。参与者包括金载圭、车智澈等人。当晚,金载圭与车智澈发生激烈争执,随后他离席取枪,返回后开枪射击,先击伤车智澈,再射杀朴正熙,随后追杀车智澈。枪战波及安全屋外,导致四名警卫和一名司机死亡。金载圭试图控制局势,但当晚即被逮捕。这场刺杀震惊全国,也暴露了朴正熙政权内部的脆弱。 朴正熙死后,韩国进入政治真空期。总理崔圭夏接任代总统,宣布全国戒严(济州岛除外),并任命陆军参谋总长郑升和负责戒严事务。崔圭夏释放金大中等政治犯,试图平息民怨,民众对民主化燃起希望。然而,1979年12月12日,国防安全司令部司令全斗焕发动政变,逮捕郑升和,掌控军权。1980年5月17日,全斗焕宣布全国戒严,关闭大学,禁止政治活动,引发光州起义。特种部队镇压导致数百人死亡,震惊世界。8月,崔圭夏辞职,全斗焕通过国家统一会议当选总统,建立第五共和国,延续独裁统治。 金载圭在刺杀后被控谋杀和叛乱,1980年5月24日被处以绞刑。全斗焕政权持续至1988年,民众抗议迫使政府举行直接总统选举,韩国民主化进程才真正开启。朴正熙的遇刺虽终结了他的统治,却未能立即带来民主,反而让军事独裁延续了近十年。 朴正熙的遇刺不仅是韩国历史的转折点,也影响了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他的经济遗产为韩国现代化奠基,但独裁统治和高强度社会控制留下的伤痕,至今仍是韩国社会讨论的焦点。刺杀事件暴露了军事政权的不稳定性,也为后来的民主化运动埋下伏笔。然而,全斗焕的上台和光州起义的悲剧,让人们看到民主的代价何其沉重。这段历史,既是繁荣的顶点,也是动荡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