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杨新元
一
从杭州环城西路转弯向白堤走去,首先碰到的景点就是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景点是西湖十景之一,包括断桥、御碑亭、木亭、水榭等临水建筑。
据记载,断桥始建于唐代,宋代称保佑桥,而到了元代,又称为段家桥。
到了清代,为了便于孤山清行宫的管理,断桥以及西泠桥上都建有门,关门就禁止通行。
现在的断桥,是1941年重建的,保留了古朴典雅的风格。
断桥,不仅是西湖最具代表性的古桥,还因为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在这里相会而闻名天下,成为爱情与浪漫的象征。
传说中,许仙与白娘子在断桥邂逅,借伞定情。后法海和尚从中作梗,两人历经磨难又在此重逢,最后白娘子被法海施计压在雷峰塔下。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更为断桥增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现在,断桥堍已成为许多网红博主的直播取景地。每天早晨,一个个打扮成白娘子、小青或法海和尚的自媒体博主,在此翩翩起舞,进行直播。当然,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断桥残雪景点的中外知名度。
二
此刻,早晨5点30分。
西湖晨曦微露。
然断桥上已站满了人。朝南一面的人们在等待西湖日出,朝北一面的人在拍里西湖的荷花。
御碑亭前。一些游客以御碑为背景拍照;几个游客在木亭里休息聊天;而比较宽敞的水榭,则是本地市民跳交谊舞的地方。此刻已有发烧友伴着音乐跳起舞来。
在西湖的各个景点中,断桥残雪是一个人们光顾比较多的地方。一年四季、无论寒冬酷暑,每天早晨,这里都人头攒动。
体现断桥文化渊源的,首先得说说御碑亭。
御碑亭是一个六角亭,飞檐翘栋,古色古香。亭子四周用栅栏围着。里面矗立着康熙皇帝题写的御碑,“断桥残雪”四个字龙飞凤舞。
严格来说,断桥残雪这四个字,好像缺了一些笔画。“断”字如果单独看,现代人一定会说是一个错别字。虽然清朝时的“断”肯定同现在的“断”字有点不一样,但是,像康熙这种写法,也是绝无仅有。
而那个“残”字,如果粗一看,以为是一个“殊”字。因为康熙在写“残”的一半时,确实写成了“朱”字。
碑靠右上有一行直写的小字:康熙三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落款是三个人:郭世隆、张勋、高士奇。上面是每个人的官衔。
康熙三十八年,就是公元1699年。
那一年,康熙皇帝玄烨进行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南巡。
他不仅游览了西湖,还题写了西湖十景。并刻石造碑,以此纪念他的这次南巡。
为了表达对这次旅行的纪念,康熙还在孤山建立了行宫。
现在,孤山还留有清行宫遗址。
康熙是1654年生人,第三次南巡时是1699年,那一年,他45岁,正是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时期。
在中国的帝皇中,康熙是长寿之人,活了69岁。
我曾在《康熙为何不修长城》一文中写到:
康熙曾统治中国6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他8岁登基,14岁亲政。本来,一个14岁的少年,稚气未脱,坐享父辈留给他的华夏江山就是了。可是,他却把眼睛盯上了两个庞然大物:一个是鳌拜,当时朝中最有权势的辅政大臣;一个是吴三桂,自恃当初做汉奸领清兵入关有功,拥兵自重于南方。
他知道,这两个人不除,他这个皇位也坐不稳。可这两个人位高权重,轻易动不得手。但是,康熙还是向他们、也向自己挑战了。16岁,他干脆利落地除掉了鳌拜集团,稳定了朝政;从20岁开始,他向吴三桂开战,花8年时间的征战,取得了最后胜利。
他使自己从一个继承者变成了创业者,对治理江山信心满满。
老实说,康熙的政权也做过很多坏事,比如臭名昭著的“文字狱”就是。但是,康熙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能坐稳江山61年,一直到他69岁还在骑马打猎,证明他的人格是健全的,他的生命力是强盛的。
所以,康熙第三次南巡,有闲情逸致为西湖十景题字树碑。
而断桥残雪,也借康熙之手,稳坐西湖十景之一的位置。
我想,一个景点,也同人一样,需要有人捧、有人吹、有人提携,否则单靠个人的努力是绝难成气候的。如果没有康熙的一碑定音,断桥残雪也绝对不会三百年来长盛不衰。
三
走过御碑亭,就看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这块竖在御碑亭与木亭之间的白色大理石碑,上面四个金色大字赫然醒目:西湖十景。下面四个黑字:断桥残雪。然后是署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二〇一三年三月五日公布。杭州市人民政府立。
除了御碑,楹联可能是断桥残雪景点的特色了。
木亭是一个面积四五平方的四角亭。也是传统的飞檐翘栋,六根柱子,一圈长凳构成了木亭的全部。人们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欣赏里西湖的荷花。
进亭子的两根柱子上,一副楹联是:断桥桥不断,残雪雪不残。亭子上方的横匾四个字:藻思天成。
“藻”本义是指水生植物,这里引申为文采华美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强,博学多艺。
因为这块匾,所以木亭也称“藻思天成亭”。而水榭“云水光中”是三个亭子中比较大的一个。我估摸了一下,整个亭子长7米左右,宽5米,均匀地由二十多个柱子撑起了飞檐翘栋。这个亭子与木亭成垂直状。
三个亭子都临水而建,坐在靠水一边的凳子上,手靠雕花栏杆,欣赏西湖风景,实在是一种享受。
我认识一个大伯今年已经70多岁了,家住三里亭。可他迷上跳交谊舞后,十几年不变。除了家里有事,一般早上6点就出发了,大概7点左右到这里。他要跟舞伴跳上两个小时,一直到9点多了,才回去。每天如此。我想,他对云水光中亭的环境是十分满意的。
有意思的是云水光中亭的楹联。
入口处除了“云水光中”匾横挂上方外,一副楹联刻在两边柱子上:九井晴添新水活,两峰浓压宿云低。“两峰浓压宿云低”出自明代聂大年。两峰指南高峰和北高峰。
与进口处相对的靠后排两个柱子上也有楹联:宿鷺眠凫惯听钟声催月落,雪月风花已牵柳色待人来。这副楹联,与“九井晴添新水活”都是描绘西湖春天美景,有互相衬托的作用。
而靠东面的柱子上,“玉腰䗖蝀垂天阁,金脊楼台夹岸迷”几个字遒劲有力,我一看,是当代书法家骆恒光的书法作品。诗句出自明代聂大年的《西湖十景·断桥残雪》:“醉里曾登白玉梯,东风吹暖又成泥。玉腰䗖蝀垂天阁,金脊楼台夹岸迷……”
而西面柱子上的楹联是:“雪月最相宜,玉水瑶山无染界;风光不可欺,绛桃碧柳有情天。”又与东面柱子上的楹联遥相呼应,令人久久回味。
走出断桥残雪景区,走过断桥,我又按照平时早锻炼的路线,向平湖秋月景区走去。
此刻,太阳从东方升起,照红了西湖。白堤上的人越来越多了。
作者简介:杨新元,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日报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