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不过是威权强人罢了,他强势搞大清洗,农业集体化,饿死九百多万人,其中世界粮仓乌克兰就饿死350多万,尽管在苏德战争中惨胜,但坚持枪毙了赫鲁晓夫在战争中被德军俘的儿子,但斯大林亲生儿子也被德军俘虏。女儿叛逃美国之后,写了《仅仅一年》这本影响巨大的书。 被称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在1932至1933年间遭遇了史称“大饥荒”的惨剧。历史学者普遍认为,这场因斯大林强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而引发的人道灾难,导致了315万至718万乌克兰人死亡。 政策执行中,大量有经验的农民被划为“富农”,强制迁移至西伯利亚或中亚。留下的农民在高压下生产积极性受挫,1932年粮食产量从预期的9070万吨骤降至不足6000万吨。 更严酷的是1932年8月颁布的“麦穗法”,规定农民擅自取走集体农庄粮食可判处死刑甚至就地枪决。 短短半年内,近8万人因此被捕,近5000人被处决。年底,当局又秘密下达命令,没收农具、牲畜和种子,封锁农村粮食流通,武装征粮队挨家挨户搜刮,连农民私藏的少量口粮和来年的种粮也未能幸免。 幸存者妮娜·卡朋克(时年87岁)的回忆令人心碎:全家只能食用混合麦糠和荨麻叶的“绿团子”,母亲用金耳环仅换来两斤面粉,煮汤时甚至要加入蜡烛防粘锅。饥荒极端时期,官方记录显示有2500人因“食人”罪名被定罪。 紧随其后的大清洗(1937-1938年)则将恐怖推向顶点。短短两年内,约150万人被捕,超过68万人被处决。这场运动几乎摧毁了列宁时代的布尔什维克核心:苏共十七大的1966名代表中,1108人被捕,其中848人被枪决;139名中央委员中,98人遇害。 军队高层损失尤为惨重:5位元帅中有3位被处决,16位集团军司令仅剩1人,67位军长中有60人丧命。作家伊利亚·爱伦堡曾回忆:“我认识的人里,没人相信明天,许多人备着小皮箱装两套内衣,随时准备被捕。”整个社会笼罩在极度的恐惧之中。 赫鲁晓夫之子列昂尼德·赫鲁晓夫的命运极具悲剧性。尽管他早年曾因飙车事故卷入命案,但在卫国战争中表现英勇,作为空军中尉在不到两个月内执行了27次无掩护冲锋任务。 1943年3月,他在空战中被击落后失踪。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NKVD)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认定其“叛国投敌”。时任乌克兰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本人向斯大林苦苦哀求,甚至下跪,但未能改变斯大林处决列昂尼德的命令。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斯大林自己的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也在战争中被德军俘虏。当德国提出用雅科夫交换被俘的德军元帅保卢斯时,斯大林断然拒绝,那句著名的“我不会用一个元帅去换一个士兵”更凸显了其冷酷的政治逻辑。 1967年3月,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从印度新德里传出:斯大林唯一的女儿斯维特拉娜·阿利卢耶娃冲入美国大使馆寻求庇护。她在将印度籍伴侣的骨灰撒入恒河后,毅然决定叛逃。抵达美国后,她当众烧毁苏联护照,宣称“这里才有自由”。 她随后出版的回忆录《仅仅一年》(又名《只有一年》)以亲历者的身份深刻揭露了苏联体制下的生活真相,引发巨大国际反响,并获得丰厚稿酬(据称高达250万美元)。 此举令苏联当局震怒。斯维特拉娜的人生充满戏剧性,她晚年曾短暂返回苏联,后又再次离开,最终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修道院中度过余生。她毕生都在试图摆脱“斯大林女儿”这一沉重身份,却始终未能完全挣脱父亲巨大阴影的笼罩。 斯大林以其铁腕统治塑造了一个超级大国,但其权力大厦的根基,深埋着难以计数的无辜生命。他的功过是非,至今仍是历史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 当“钢铁巨人”的神话褪去,那些饥荒中的亡魂、清洗中的冤死者、至亲的悲剧命运,无疑构成了对其统治模式最沉痛的拷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本文参考《环球时报》对美国FBI解密斯大林女儿档案的报道,以及国内外历史学界关于苏联大饥荒、大清洗的权威研究资料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