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冰雕连”唯一幸存者:17岁失去四肢和左眼,如今92岁活成传奇! 7月27日,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岁月的指针指向这个特殊时刻,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 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毅然奔赴战场,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如巍峨高山,屹立不倒,成为民族精神的脊梁;总有一些故事似璀璨星辰,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1950年朝鲜战场,长津湖地区刮着刀子般的寒风。零下40度的雪地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的战士像钉子般扎在阵地上。 他们穿着单薄棉衣,啃着冻成石头的土豆,在雪坑里整整趴了三天。当冲锋号吹响时,不少战士却再也站不起来,身体冻成了冰雕,依然保持着举枪瞄准的姿势。 这就是让全世界震撼的"冰雕连"。 17岁的朱彦夫是连队里唯一的活下来的战士。他所在的阵地遭遇美军强攻,打到后来子弹打光了,战友们都倒下了。指导员临死前把任务交到他手上:"替全连把故事带回家!" 朱彦夫独自死守,被手榴弹炸得左眼没了,肠子流出来,硬是爬着扔出最后几颗手雷。后来战友们在雪堆里扒拉出浑身冻僵的他,医生看着发黑的四肢直摇头:"不截肢命就保不住了。 "昏迷三个多月,做了几十次手术,这个铁打的山东小伙挺了过来。 退伍回乡的朱彦夫遇上大难题:没了双手双脚,左眼也看不见,这日子怎么过?他试过绝食,可想到牺牲的战友,一咬牙:"死都不怕,还怕活吗!" 他用嘴咬着木棍练吃饭,摔碎的饭碗堆成小山;绑着木头假腿学走路,伤口流血就裹层布接着练。就这么折腾两年多,硬是学会了自己穿衣、做饭,还能下地干活。 1957年他做件谁都想不到的事:放弃国家给的优厚待遇,拄着木拐回到沂蒙山老家当村支书。 "咱村祖辈喝浑水,这苦日子该到头了!"他带着乡亲修水渠时掉进冰窟窿,被捞上来时假腿冻在肉上;架电线摔下山崖,捡回条命又接着干。 二十五年过去,光秃秃的山头变成花果山,家家户户亮起电灯,曾经讨饭的穷村子成了全县标兵。 "指导员托付的事,拼了命也得干成!"1982年朱老辞去职务,用半截胳膊夹着笔开始写书。写一个字要花几分钟,口水血水浸透稿纸。 字典翻烂了四本,稿纸堆了半人高,七年后终于完成《极限人生》。 这部33万字的自传,每一页都印着豁出去的劲头:"冻掉四肢照样能冲锋,丢了半条命还能开新战场!" 新书上市那天,朱老用残臂夹笔,在首页一笔一划写下全连战友名字,拿到坟前焚烧祭奠:"兄弟们,承诺兑现了!" 92岁的朱彦夫如今满头银发,但骨子里还是那个战场硬汉。这些年来,他的家里挂起沉甸甸的荣誉牌匾: 2014年成为全国"时代楷模"时,他说,当兵时就认准一件事:国家命令往东,死也不往西! 2019年授于"人民楷模"勋章,老人把勋章挨个摸过:"这是替全连战士戴的。" 长津湖的冰雪消融了70年,但那个冰雕连的魂没散。朱老常对青年人说:"别说没有手没有腿,给咱中国当兵,半截身子也要撑起一片天!" 当小学生摸着他空荡荡的衣袖问疼不疼时,老人笑得豁亮:"记住你摸的是英雄的袖管,值 参考资料:"人民楷模"朱彦夫:用极限人生书写英雄答卷——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