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0年2月,广州军区保卫部出动,赶去军区总医院护士宿舍。护士长周晓琳被控制住

1980年2月,广州军区保卫部出动,赶去军区总医院护士宿舍。护士长周晓琳被控制住了,还喊:“你们怎么敢抓我?凭什么抓我?”被带到保卫部门后,保卫干部严肃地问:“你的‘表弟’去哪了?”[凝视] 1980年初春,广州军区总医院护士宿舍楼内,保卫部门监测到一组异常无线电信号。技术分析显示,信号内容涉及军事机密,且发射位置锁定在护士长周晓琳的宿舍。 这一发现触发了军区保卫系统的快速响应机制,最终牵出一桩台湾特务渗透案。 周晓琳的异常行为早有端倪,据军区后勤部当年档案记录,这位出身军人家庭的女护士长,月薪仅62元,却突然购置了价值380元的凤凰牌自行车(相当于当时普通职工半年工资),并频繁出入华侨饭店等涉外场所。 更反常的是,她以“表弟探亲”名义长期留宿一名年轻男子,而保卫部核查发现其家族并无此亲属。 案件突破口来自深圳边防检查站的记录,1979年12月,周晓琳赴深圳探望未婚夫期间,在返程列车上结识自称“中调部特工李俊敏”的男子。 广东省档案馆解密的审讯笔录显示,李俊敏通过伪造证件、赠送进口手表等手段获取信任,进而利用周晓琳的宿舍建立情报中转站,其真实身份是台湾军情局特务,代号“南风”。 1980年2月15日凌晨的抓捕行动中,保卫干部在周晓琳宿舍查获美制TR—107型微型发报机,以及用暗语记录的军区药品库存、干部体检数据等机密。 但李俊敏已在行动前24小时离境,经珠海拱北口岸逃往澳门。这一细节印证了当时边防管控的漏洞,后促成1981年《广东省反间谍细则》的修订。 案件后续发展颇具戏剧性,三个月后,上海闸北区工商局在查处黑市交易时,发现一名自称“邓小刚”的男子携带伪造的中调部证件。 公安部笔迹鉴定确认,此人正是改头换面的李俊敏,他在审讯中供述:台湾情报部门曾承诺“每份有效情报支付2000美元”,而周晓琳案是其首次成功渗透。 这起案件暴露出改革开放初期安全管理的三大短板:涉外场所监管缺失、军人亲属政审流于形式、无线电设备管理松散。 周晓琳在服刑期满后移居香港,而李俊敏2006年刑满返台后,却因“任务失败”遭台湾当局拒发退休金,晚年靠摆摊维生。 历史总是映照现实,当年特务利用物资匮乏时期的消费欲望实施策反,今天网络间谍则可能瞄准我们的数据资产。 你认为在物质丰富的当下,哪些新型诱惑更容易成为间谍策反的突破口?   信源: 网易新闻、《人民公安》1981年第3期、《两岸谍战口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