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欧之间达成的贸易协议吸引了全球目光,而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尖锐提问。
虽说欧盟内部有人士坦言这份协议并不理想,只是当下能达成的“最好协议”,颇有几分无奈妥协的意味。但不少人开始猜测,美国是否也会故技重施,让中国接受所谓的“次优协议”呢? 在7月28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路透社便抛出了一个问题: 美欧已就贸易协议达成一致,即便欧盟坦言这只是“退而求其次”的结果,那当类似的“次优选项”摆在谈判桌上时,中国会否妥协接受,甚至在必要时选择退出? 这个问题显然是想把美欧谈判的逻辑套用到中国身上,仿佛美国“逼”欧盟低头后,其他国家也只能乖乖接受其设定的框架。 但我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一句话就划清了底线: 中方向来主张通过平等对话解决经贸分歧,也始终维护国际经贸合作的良好环境和世贸组织规则,但绝不容许任何一方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去做交易。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美欧怎么谈是他们的事,想让中国像欧盟那样“退而求其次”?不可能。中国的底线很明确,任何协议若损害中方利益,免谈。 另外,谈判也必须是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绝不可能接受损害自身利益的结果。 先看美欧达成的贸易协议,表面上看,美国将对欧盟关税从威胁中的30%降至15%,似乎是给了欧盟“甜头”。 但实际上,欧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欧盟需投资6000亿美元并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这一条件让不少欧洲人士不满。 这种先以高关税威胁,再通过谈判让对方让步的策略,使欧盟在这场博弈中丧失了不少筹码。 甚至还有前欧盟官员直言,若4月就配合中国反制美国,欧盟本可获得更好条件。 如今,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已在瑞典举行,这无疑是双方进一步沟通、寻求合作的重要契机。中国有着明确的底线和原则,绝不会在核心利益上让步。
欧盟众多成员国经济结构单一,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在汽车、农产品等关键领域,一旦美国提高关税门槛,欧盟企业的出口就会遭受重创。 所以在这场博弈中,欧盟虽心有不甘,但为了保住部分市场份额,避免经济陷入更大困境,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接受了“次优协议” 。 可中国与欧盟情况截然不同。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消费市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经济结构多元且完整,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度远低于欧盟。 此前的多轮经贸磋商中,中方始终秉持建设性立场,带着诚意推动磋商进程,积极落实双方共识。但诚意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妥协,面对美国的不合理要求,中方从未退缩。 如今,美国若妄图用对付欧盟的那套手段,迫使中国接受“次优协议”,无疑是打错了算盘。
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美国若妄图通过施压让中国接受“次优协议”,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