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化工厂爆炸”谣言24小时全网刷屏,48小时后被证实不过是一次飞机音爆。 我们照例看到“澄清—道歉—再出现”的循环,却很少有人追问:为什么同一剧本总能卷土重来? 谣言不是止于智者,而是止于“无利”。造谣者用AI合成图片、剪辑视频,成本几乎为零;平台算法把惊悚标题推成十万加,流量收益却由造谣者、平台、广告商三方分成。当造谣成为一门ROI(投入产出比)极高的生意,澄清永远追不上谣言的复利。 公众也在这场交易中被迫“付费”——用恐慌、愤怒和时间。要打破循环,必须让造谣者“亏本”:平台该把谣言流量收益全额用于赔偿受害者,并建立永久封禁账号、追缴违法所得的刚性规则;监管部门要用“惩罚性罚款”取代象征性处罚,让造谣者“一夜回到解放前”;公众更要养成“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定力,把每一次转发都当成一次投资,而非情绪发泄。 谣言的终点不是“澄清”,而是让造谣者无利可图,让公众无需恐慌。只有割断利益链,下一次巨响来时,我们才会先查证,而非先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