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太阳]1918年,他任湖南督军时,看上了曾国藩的曾孙女--美貌聪慧的曾宝荪,就

[太阳]1918年,他任湖南督军时,看上了曾国藩的曾孙女--美貌聪慧的曾宝荪,就到曾家拜访,想仗势强娶,一进门,只见曾宝荪之父曾广钧迎过来,大声说了四个字,张敬尧顿时愣在了那里。 (参考资料:2018-02-09 新湖南——轶事丨曾国藩曾孙女好难追,当时的省军区司令也铩羽而归) 提起曾国藩家族,人们想到的多是权谋与事功,但这个家族的风骨,也悄然滋养了几代后人,其中就包括他的曾孙女——曾宝荪。 曾宝荪的人生起点,的确耀眼,作为曾国藩的后人,她没有躺在祖辈的功劳簿上,十九岁远渡重洋,在伦敦大学拿下理科学士学位,又在牛津、剑桥做研究,这履历在当时的中国女性中堪称凤毛麟角。 更难得的是,曾宝荪学成归来,没有选择安逸的学者生活,而是在家乡长沙创办了艺芳女校,凭一己之力成了湖南教育界的标杆人物,她出身教会学校,又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骨子里早已是一个思想独立的现代女性。 而曾宝荪自己,也走出了一条迥异于传统名媛的道路:终身未嫁,将全部心血倾注于教育。 谁知,这样一个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却被一双来自强权的眼睛盯上了,盘踞湖南的督军张敬尧,是个声名狼藉的军阀,手段残暴,鱼肉乡里,百姓背地里都叫他“张屠夫”。 这样一个人物,偏偏看上了曾宝荪的名门背景与才学,动了联姻的念头。 很快,一张请帖送到了曾宝荪的父亲曾广钧手上,张敬尧要“请”他一叙,名为叙旧,实为提亲,意图再明显不过。 这下,难题抛给了曾广钧,他本人是前清进士,诗才了得,梁启超都将他列为“诗界八贤”之一,文人风骨让他本就瞧不上张敬尧这种粗鄙的武夫,更何况此人在长沙的恶行罄竹难书,女儿嫁给这种人,无异于推入火坑。 曾广钧心里一清二楚,女儿绝不能嫁,可怎么拒,是个要命的难题,对方是手握兵权的土皇帝,硬顶,整个曾家都可能遭殃。 到了督军府,一见到张敬尧,曾广钧不等对方开口,抢先一步,满面春风地一拱手,高声喊道:“督军老伯!” 这一声“老伯”,把张敬尧喊懵了,论年纪,生于1866年的曾广钧,足足比1881年出生的张敬尧大了十五岁,一个年长十五岁的前清进士,管一个军阀叫“老伯”,这算哪门子礼数? 张敬尧正错愕,曾广钧已经“热情”地解释开了,他煞有介事地“回忆”起来,说我们两家早有渊源。 当年捻军首领张宗禹,也就是您张督军的先人,曾得到我先祖曾国藩的保举,这么论起来,您不就是我的父执辈吗?我称呼您一声“老伯”,理所应当。 这番话,真真假假,虚实难辨,实际上,曾国藩和捻军首领张宗禹是死对头,曾国藩镇压捻军不成,反被打得灰头土脸,黯然下台。 不过,曾国藩当年确实动过劝降张宗禹的念头,也算有过接触,曾广钧便抓住这一点,把“劝降”巧妙地偷换成“保举”,硬生生把两家的辈分给拉开了。 张敬尧虽是武夫,但脑子不傻,他顺着这个逻辑一琢磨,自己要是认了这个“老伯”的身份,那曾宝荪不就成了自己的孙女辈?哪有爷爷娶孙女的道理?这桩婚事,在伦理上就直接被堵死了。 张敬尧要是反驳,就得跟一个进士出身的“活字典”去掰扯几十年前的历史旧账,多半也占不到便宜,反而显得自己小家子气,就这么一句话,张敬尧被架在半空,提亲的话再也说不出口了。 不过,曾广钧还是不放心,他深知军阀行事反复无常,为彻底断了对方的念想,他又使出了一招“苦肉计”,从督军府出来后,他见人就讲,说自己和张督军是世交,张督军是他的父执长辈。 一时间,长沙城里议论纷纷,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曾广钧一个名士,怎么反倒去攀附一个名声恶臭的军阀。 可他们哪里知道,这位父亲宁可自己背上“趋炎附势”的骂名,也要用这种方式筑起一道舆论的防火墙,彻底断绝张敬尧对自己女儿的任何企图。 另一边,曾宝荪本人对这门“亲事”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无比明确:绝无可能,她对张敬尧这类人唯恐避之不及,更深一层看,她抗拒的不仅仅是张敬尧,而是婚姻本身对她事业的束缚。 这场提亲风波,不过是她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风波过后,她依旧是那个把所有精力投入艺芳女校的校长,她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女性的价值,不必依附于任何男性或婚姻,同样可以书写波澜壮阔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