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太阳]1951年,大汉奸黄标被判死刑,到了刑场,黄标却很不甘心:我每个月给新四

[太阳]1951年,大汉奸黄标被判死刑,到了刑场,黄标却很不甘心:我每个月给新四军送了20万银元,却被当成汉奸,我不甘心! (参考资料:2015-09-16 湖北日报——抗日谍将黄标屡立奇功却被误当汉奸 刑场上被救下) 1951年5月18日,湖北沔阳县城,即将被处决的九名囚犯里,第八个和第十个都是恶霸地主,吓得面如土色,唯独第九个,那个被木牌标为“大汉奸”的男人,身形魁梧,双眼圆睁,没有一丝惧色。 监斩官一声令下,枪声即将响起,也就在这时,一辆吉普车飞驰而至,一名警察跳下车,高喊着“枪下留人”,同时向监斩官递上了一份电报,电报内容很简单:“速送黄标同志回省”,落款人是省公安厅厅长陈一新。 一个板上钉钉的“汉奸”,怎么就成了公安厅长口中的“同志”?这背后,藏着一个被误解了大半生的故事。 这个叫黄标的男人,1895年生于沔阳峰口镇的农户家,他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写满了颠沛流离,11岁那年,跟着母亲逃荒时走失,被深山里的一位道长收养,学了一身武艺。 几年后回到家,才发现母亲因思念黄标早已哭瞎了双眼,他从此悉心照料母亲,并娶了书香门第的束新安为妻。 黄标生性豪爽,武艺傍身,很快身边就聚拢了一批兄弟,1925年,他带着乡民掀起洞庭湖农民运动,反抗苛捐杂税,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他却带着队伍投身革命,到1931年,已是湘鄂西省委会的重要干部。 可好景不长,1932年根据地搞“肃反”,黄标被迫离队,后来阴差阳错成了洪帮老大,立下了“劫富济贫”的规矩,被百姓称为“四爷”,但他心里始终惦记着组织,开着茶馆,一边做生意,一边打听党的下落。 机会终于在1940年来了,中共襄南军分区司令员李人林等几位老领导秘密找到了他,黄标喜出望外,可组织交代的任务却让他当场愣住:接受日伪的拉拢,打入敌人内部当“汉奸”。 “当汉奸”这三个字砸下来,黄标的脸当场就沉了,领导们解释说,这是新四军司令员李先念考虑到他在洪湖一带的巨大声望,亲自指定的特殊任务,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黄标最终点了头,为了国家,他愿意背上这个骂名。 从此,黄标成了一名身份只有极少数高层掌握的秘密党员,他很快当上了日伪保安队副大队长、清剿大队长,并凭借着勇猛和头脑,迅速赢得了日军司令的信任。 一次,昔日的战友余清以为黄标真当了汉奸,前来行刺,不幸被捕,日本人把余清交给他处置,黄标表面声称要公开枪决,暗地里却用一名土匪换下了余清,后来几批被捕的“新四军”,也都是这样被他救下的。 更惊人的贡献,是为新四军筹集军饷,皖南事变后,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陷入绝境,近四十万军民衣不蔽体,被称为“花子队”,黄标接到指示后,先是每月凑800块银元接济,但这不过是杯水车薪。 于是,黄标心生一计,借口为日军物资护航,清剿了内荆河上的水匪,然后自己派人设卡收税,日本人见财源滚滚,对他大加赞赏,却做梦也想不到,黄标每月会从中抽出20万银元,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到第五师手中。 这条秘密补给线,成了第五师的主要财政支柱,直到1978年,李先念才亲口揭开这个谜底。 为了掩护身份并建立秘密联络点,黄标还修建了一座玄灵宫,谁能想到,这座为超度亡魂而建的道观,白天香火鼎盛,连日本司令都来参加开光大典,晚上却成了李人林等人商讨抗日大计的据点。 然而,黄标在外面“风光”无限,在家里却承受着无尽的屈辱,族人将他的名字从族谱中剪掉,妻子和儿子整日遭人白眼。 黄标70多岁的老母亲,始终不肯见这个“汉奸”儿子,最后在一个风雨夜,请人代笔写下遗书,痛斥“孽子”认贼作父,是“黄门之败类,炎黄之孽种”,随后便自缢身亡。 黄标赶回家,跪在母亲床前,面对乡邻的躲避和兄长的冷漠,他一个字都不能辩解,这份秘密,重到足以压垮亲情,也必须烂在心里。 1945年日本投降,黄标率部回归,被任命为副师级干部,身份终于得以公开,汉沔政务委员会主席陈秀山激动地称赞他:“黄标不是汉奸,是我们家里的一根大梁!” 谁知命运的玩笑还没开完,内战爆发,黄标在作战中重伤,与部队失联,等1949年湖北解放,他辗转找到旧部,被安排到武汉市公安局工作,但因离队近四年,党籍未能立即恢复。 两年后,悲剧再次降临,1951年“镇反”运动中,沔阳县的公安人员并不了解他的过往,只认他当过“日伪维持会长”的公开身份,便将他抓回判处死刑,这才有了开头那千钧一发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