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50年,李治带枪到中南海向毛主席要3000万,毛主席听完,当场就给批了3个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参考资料:2018-07-02 凤凰网历史——毛泽东破例允许谁带枪入室:就是带刀子也让他进来) 在开国将领的名单里,李治算是个异类,别人靠枪炮在战场上立功,他的“战场”却在病榻边,武器是手术刀和听诊器,他从不带兵,却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与傅连暲、贺诚并称军中“三大神医”。 这背后,是一个个从死亡线上被李治拉回来的生命,和一段段在炮火中结下的特殊情谊。 李治是江西永新人,跟贺子珍是老乡,他本没想过学医,可中学时家乡一场霍乱,遍地哀鸿,让他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让他下定决心弃文从医。 从上海南洋医科大学毕业后,李治在南昌开了家私人诊所,小有名气,可他的医术太好,麻烦也找上了门,国民党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看中了他的本事,半强迫地让他当了上尉军医。 命运的转折点来得猝不及防,第一次反“围剿”,张辉瓒全军覆没,李治成了红军的俘虏,这段时间,他亲眼见证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军队:一边是白军对百姓的残害,一边是红军深受群众拥护,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李治没多犹豫,选择加入了这支看起来落魄却充满生机的队伍。 到了红军总医院,李治的本事立刻派上了用场,第一次反“围剿”后,他负责救治一千多名伤员,最后仅有两人因伤势过重牺牲,成功率高得惊人,红一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的腿部重伤,也是在他手里化险为夷。 医术救人的同时,李治的思想也在飞速进步,1931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很快被任命为红军第一医院院长,成了红军医疗系统的核心人物。 不过,真正让李治封神的,还是艰苦卓绝的长征。 1934年,李治被调入干部休养所,负责照顾老弱病残的干部,1935年3月,在贵州盘县,敌机空袭,贺子珍为掩护战友,身中十几块弹片,当场昏死过去。 李治接到消息火速赶到,在缺医少药、颠沛流离的极端条件下,硬是靠着中西医结合的土办法,花了四个月时间,把贺子珍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贺子珍不是李治救下的唯一一个关键人物,长征途中,周总理高烧不退,病情危急,同样是李治妙手回春,为革命保住了核心领导。 李治与毛主席的交情也始于此时,毛主席去医院慰问时,经贺诚介绍认识了李治,一听是永新人,毛主席很风趣:“你和我爱人贺子珍是老乡,那我和你也算半个老乡了。” 毛主席对李治的医术印象深刻,此后李治便常为他们夫妇看病,结下了深厚友谊。 有来有往,情谊才深,1935年秋,红军抵达陕北,长期高强度工作和营养匮乏的李治也垮了,重病昏迷。 毛主席得知后,急得不行,立刻派最好的医生傅连暲去抢救,还让贺子珍带去一篮鸡蛋,并亲手写了张纸条:“李治同志不能死”这张纸条,李治珍藏了一生。 后来毛主席更是当面夸李治,说有人称他“大金刚”,有“起死回生”的法力。 李治的权威,不仅来自最高领导的认可,也让那些战功赫赫的将帅们心服口服,就连脾气火爆的彭德怀,也听得进李治的劝,让他改改急躁的性子,后来彭德怀在西北病倒,点名要送到北京让李治来治,这份信任不言而喻。 建国后的一件事,更能看出李治在毛主席心中的分量,当时李治在南京军事学院当卫生部长,因经费不足,揣着把手枪就跑来北京找主席,结果,在中南海门口被警卫拦下了。 毛主席听说后,直接批示:“别说带枪,就是带刀子也让李治同志进来”,李治本来只想申请三千万旧币,谁知毛主席大笔一挥,直接批了三亿,还说:“有时间,有事情,随时欢迎你来。” 李治的一生,没有指挥过一场战斗,却打赢了无数场与死神的战争,他的功绩无法用歼敌数量来衡量,却体现在一个个被挽救的生命和革命领袖健康的身体上。 1955年的那枚少将肩章,不仅是对李治个人的褒奖,也是对那条看不见的“医”路战线上所有先锋的致敬,他的战场是病床,他的胜利,是用心跳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