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志愿军里相当厉害的连长,曾经带领自己的连队抵御美骑一师长达三天四夜,成功阻击了敌人29次进攻,歼灭敌人1200多人。他便是战斗英雄张永富,当时担任志愿军第47军139师416团5连连长。 他用180人挡住美军王牌三天四夜,阵地上的浮土被炸得厚达半尺,全连最后能继续战斗的只剩下18个浑身浴血的战士,黑龙江汉子张永富的名字,从此深深镌刻在朝鲜战场的英雄丰碑上。 1951年10月,临津江东岸的严岘山。炮火把山头犁了一遍又一遍,草木无存,土地焦黑滚烫。张永富带着5连的兄弟们冲上阵地,180条好汉连夜抢修工事,准备迎接恶战。三天后,当增援部队冲上阵地,能自己走下火线的,只剩18个伤痕累累的身影。 天刚破晓,美骑一师这支号称“开国元勋师”的王牌,两个营在坦克重炮掩护下扑了上来。张永富猫在战壕里,嘴角却挂着一丝冷笑:“今天就让这帮家伙见识见识中国兵的骨头!”前沿一排的战士,硬生生顶住了敌人六轮疯狂冲锋,美军在阵地前撂下200多具尸体,而咱们的伤亡却很小。 真正的炼狱在第三天降临了。敌人急红了眼,调来十多辆坦克几乎抵着山头直射,汽油弹把整个阵地烧成一片火海。刚修好的工事全被炸塌了,战士们就滚进还在冒烟的弹坑里,继续瞄准射击!张永富指挥大家利用弹坑和山石死角,化整为零,形成一个个打不垮的火力点。 一排最后六个战士被敌人包围,张永富抄起枪就吼:“司号员、卫生员、理发员,带把儿的跟我上!”这群平时拿锅铲、背药箱、捏推子的汉子,硬是端着刺刀冲进火网,把血肉模糊的战友从包围圈里抢了回来。 更揪心的是几个数字,三天四夜,全连只分到过一次水,每人连半碗都不到。干裂的嘴唇粘在一起,有战士不得不接自己的尿解渴。炊事班拼死送上来的两顿糙米饭,里面混着沙土焦灰,可谁也顾不上挑,抓起来就塞进嘴里。 打到第八次冲锋时,指导员庞殿臣默默烧掉了随身文件,战士们举着豁口的刺刀,喊声嘶哑却震天动地:“剩下最后一人,阵地还是中国的!” 连对手的美军战史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死战不退,往往战斗到最后一人。”当第29次冲锋被彻底打垮,1200多敌军倒在严岘山阵地前时,美骑五团这支王牌彻底崩溃了,仅仅六天,就被打残撤出战场。 当团部传令兵在夜色中摸上这片焦土时,张永富正带着那18个血人,默默收集着阵地上能找到的最后几发子弹和手榴弹,准备天亮与敌人做最后的决死一战。 一个连打出一对“特等功英雄”,连长张永富、指导员庞殿臣,同时挂上了金光闪闪的勋章。军史专家至今提起都感叹:这是全军唯一的一对!这不仅是对个人勇武的最高褒奖,更是对一个连队钢铁凝聚力和顽强战斗力的集体认证。 更让人震撼的是五班,为了救出被围的五个战友,十名战士壮烈牺牲。有人问值不值?听听战壕里那句朴实却重如泰山的话吧:“不抛弃不放弃,穿了这身军装,就得扛起这份生死义气!” 英雄的血脉在传承。三十五年后老山轮战,“特功五连”的战旗再次高高飘扬在968高地。而当年从朝鲜战场硝烟中带回来的那面“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锦旗,如今依然珍藏在第77集团军“猛虎旅”二连的荣誉室里,熠熠生辉。 那面锦旗,至今仍在无声地诉说着:“攻如猛虎,守如泰山”这八个字,是用血与火熔铸的连魂,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那些抓把土都烫手的白天,那些嗓子冒烟、靠意志支撑的黑夜,硬生生炼出了中国人压不弯的脊梁。现在总说“钢铁意志”,有时觉得抽象,可看看严岘山上那18条顶天立地的好汉吧,他们,就是钢铁意志最滚烫的注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本文史实依据《解放军报》抗美援朝英烈谱及国防大学《铁流纵横》档案,并参考第47军相关战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