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6小时访美遭冷处理,马科斯强扯南海议题,特朗普当众拆台:中美相处得很好。 在菲

6小时访美遭冷处理,马科斯强扯南海议题,特朗普当众拆台:中美相处得很好。

在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问美国期间,一场看似寻常的外交会晤却隐藏着微妙转折:短短36小时的行程中,马科斯试图通过南海议题拉近与特朗普的距离,但特朗普的回应出人意料地强调中美关系的融洽,这是否预示着地缘格局的悄然变化? 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于2025年7月20日抵达华盛顿,进行为期三天的官方访问,但实际日程被压缩至36小时左右,这显示出美方接待的克制。马科斯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首位到访的东盟国家领导人,此行旨在强化双边贸易和安全合作。访问前一周,菲律宾海警船在南海区域开展巡航行动,此举加剧了与中国的摩擦,但意在向美国展示立场,以换取更多支持。美国此前威胁从8月1日起对菲律宾出口商品征收20%的关税,马科斯希望通过谈判降低税率,同时承诺菲律宾市场对美国产品实行零关税。白宫未安排马科斯在国会演讲,也未设国宴,欢迎仪式仅限于南草坪简短握手,这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对菲律宾的重视程度有限。作为东南亚国家,菲律宾寻求借助美菲防务联盟巩固在印太地区的地位,尤其在南海争端中获取保障。

7月21日,马科斯先与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在五角大楼会面,讨论印太威慑策略,随后与国务卿马可·鲁比奥在国务院磋商南海事宜。赫格塞思和鲁比奥均表示,中国构成美国最大威胁,并确认1951年签署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海区域,美国将继续提供军事援助。这包括扩大菲律宾基地使用权和联合演习,以应对中国在该海域的活动。马科斯强调,美菲联盟对维护南海和平至关重要,但这些承诺的可信度仍需观察,因为特朗普政府的整体政策更注重贸易平衡而非无条件支持。

次日,马科斯与特朗普在白宫举行双边会谈,焦点转向贸易关税和南海安全。马科斯重申南海紧张局势是深化美菲防务合作的驱动力,菲律宾需加强与美国及其他伙伴的互动。他明确表示,无需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美国是菲律宾最强大盟友。这番表态旨在凸显菲律宾对美国的忠诚,但特朗普的回应偏离预期。他表示,不介意马科斯与中国保持融洽关系,因为美国与中国也相处得很好。这一言论在记者面前公开表达,削弱了马科斯对南海议题的强调,凸显特朗普优先考虑中美贸易谈判的现实。

特朗普在会谈后通过社交媒体宣布,美菲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将对菲律宾商品的关税从20%降至19%,菲律宾则对美国产品实施零关税。这一调整被视为象征性让步,因为降幅仅1%,远低于菲律宾预期。特朗普称此为“美丽访问”的成果,但分析指出,这反映出美国在贸易上的强势立场。菲律宾2024年对美贸易顺差达50亿美元,特朗普要求互惠以保护本土产业。马科斯将此描述为“重大成就”,但实际影响有限,可能增加菲律宾出口成本。

特朗普的言论背景在于中美贸易谈判的敏感期。7月22日同日,他提到计划在不久后访问中国,虽未指定日期,但与中美第三轮贸易会谈时间表相符。美国财长将于7月28日至29日在瑞典与中国官员会晤,中国商务部确认会谈将于7月27日至30日举行。特朗普不愿破坏谈判氛围,因此淡化南海对抗,转而强调中美关系的积极面。这与马科斯的南海议题形成对比,显示美国政策更注重经济利益而非单纯军事对抗。 尽管马科斯未从特朗普处获得更多实质性贸易优惠,但在安全领域,美方官员的表态提供了一定保障。赫格塞思和鲁比奥的承诺强化了美菲联盟,但特朗普政府整体对中关系的谨慎态度表明,中美进展空间不大。菲律宾作为美国在亚洲的最古老盟友,其战略位置对印太平衡关键,但贸易摩擦和南海争端使双边关系复杂化。马科斯此行虽巩固了联盟基础,却暴露了美国优先原则下的局限。 访问结束后,马科斯返回马尼拉,菲律宾政府宣传此行为深化双边合作的成功,但国内舆论对关税微降表达不满。特朗普继续推进对亚洲盟友的贸易调整,包括与印尼和日本的类似协议,旨在减少美国贸易赤字。南海局势未见缓和,中国持续在该区域活动,美菲联合巡航和基地扩展成为回应手段。这一事件凸显大国博弈中中小国家的困境,菲律宾需在经济依赖和安全需求间权衡。

特朗普的拆台言论引发国际关注,分析认为,这反映出其外交风格的务实性,避免在贸易谈判前激化矛盾。中美关系在特朗普任内以竞争为主,但近期会谈显示对话意愿。马科斯强推南海议题,却未获预期回应,显示菲律宾影响力有限。未来,美菲联盟将面临考验,尤其在8月1日关税截止日前,其他亚洲国家也在谈判类似协议,以免受更高税率影响。 整体而言,此次访问虽达成贸易协议,却因冷遇和特朗普的公开表态而备受争议。菲律宾出口商需适应新关税,政府则继续依赖美国军事支持应对南海挑战。特朗普强调中美相处良好,意在为自身访华铺路,这可能影响印太盟友的信心。事件折射出全球贸易与地缘安全的交织,中小国家在其中寻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