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5年,毛主席亲自批了一份特别工资,把李济深的月薪从500元涨到了1000元

1955年,毛主席亲自批了一份特别工资,把李济深的月薪从500元涨到了1000元,这事当时在高层内部传开了,有人心里犯嘀咕:一个副主席拿得比毛主席还高,合适吗?但毛主席拍板:“合适,他这个人,不一样。” ​ 李济深,老资格的国民党元老,早年追随孙中山,是民革创始人之一,解放前就和共产党私下来往密切,1949年后成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这话可不是随口说的。1926年北伐战争那会儿,李济深已是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手握两广兵权。当时蒋介石暗中搞反共小动作,李济深在会议上拍了桌子:“总理(孙中山)遗嘱里说‘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谁要拆台,就是跟革命过不去!” 他不光嘴上说,还把自己掌控的军工厂里的枪支弹药,悄悄调给了叶挺独立团——那可是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部队,后来在汀泗桥战役里立了大功。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的态度更鲜明。1941年皖南事变,新四军被国民党顽固派围攻,蒋介石还在报纸上污蔑新四军“叛变”。 李济深看了报纸,气得把茶杯都摔了,连夜给重庆方面发通电:“同室操戈,亲痛仇快!新四军抗日有功,岂能如此对待?”那时候他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说这话等于公开跟蒋介石唱反调,没多久就被撤职软禁,在贵州息烽的山洞里待了三年,愣是没松过口。 最让共产党记挂的,是解放战争后期他的选择。1948年,蒋介石败局已定,派心腹去香港找李济深,许他“副总统”职位,劝他回南京“共商国是”。李济深当着来人的面,把委任状撕了:“蒋某人背叛革命,独裁专制,我李济深宁死不与其同流合污!” 转过天,他就联合沈钧儒等民主人士,在香港发表声明,响应共产党的“五一号召”,明确支持“成立联合政府,实现人民民主”。这份声明在当时震动极大,不少徘徊观望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就是看了他的态度才下定决心起义的。 1949年开国大典,李济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跟毛主席并肩而立。有人悄悄问他:“您当年是国民党高官,现在跟共产党一起建国,心里踏实?”他指着广场上欢呼的人群:“我追随总理革命几十年,图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共产党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踏实?”他这话不是客套,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他主动把自己在广州、上海的几处房产都捐了出来,说“国家用钱的地方多,我住公家安排的房子就够了”。 所以毛主席说他“不一样”,是真不一样。那会儿国家实行工资制,毛主席、周总理的月薪都是600元,给李济深涨到1000元,背后是对他革命资历的尊重,更是对民主党派人士的信任。 有人算过账,李济深拿到高工资后,每月都要拿出大半接济生活困难的民革成员,自己家里顿顿是青菜豆腐,一件棉布中山装穿了五年都没换。他常对身边人说:“工资是国家给的,要用到该用的地方。当年跟总理闹革命,可不是为了自己享福。” 或许有人会问,国民党元老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他?看看1949年前后的选择就明白了:有的跟着蒋介石逃去台湾,有的在香港观望犹豫,只有李济深,冒着被暗杀的风险,坚定地站到了人民这边。他不光自己来,还动员了国民党陆军大学的老同学、桂系的旧部,前后策动了国民党军60多万人起义,为解放战争减少了多少牺牲? 毛主席心里亮堂着呢。他知道,统一战线不是喊口号,得拿出真心实意。给李济深涨工资,看似是钱的事,实则是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只要真心为国家、为人民,不管过去属于哪个党派,都会受到尊重和重用。这种胸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李济深后来在回忆录里写:“我这一生,最庆幸的就是1948年那个秋天,没选错路。”其实他不知道,他的选择,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共产党的包容与担当。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人的工资单背后,藏着的是一个政党的格局,一群人的理想。这样的“不一样”,难道不值得被铭记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