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岳飞含冤被斩风波亭时,10万岳家军为啥不相救?看看监斩官是谁

岳飞的《满江红》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部震撼之作。尽管对于这篇作品的作者是否真为岳飞有所争议,但其深沉的爱国情怀与磅礴的气势仍让人感动不已。无论作者是谁,这首诗中所传达的满腔热血与激昂的爱国心情,都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如果这篇作品并非岳飞所写,那么它也必定是岳飞的忠实粉丝所创作,因为没有其他人能够写出如此气吞山河、愤然激昂的作品。遗憾的是,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最终却在含冤的情况下走向了生命的终结,这无疑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惋惜与痛惜。

回溯历史,岳家军在当时堪称战无不胜,令金人心生畏惧。金国的士兵曾流传出一句脍炙人口的俗语:“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由此可见,岳家军的强大程度。岳飞亲自训练出这支铁军,因此他在岳家军中的威信也非同凡响。尽管岳飞是如此卓越的军事指挥官,最终却在风波亭含冤被斩。那么,令人困惑的是,岳家军的10万精兵为何在他面临冤屈时没有挺身而出为其救援?试想,当时的法场上,如果岳家军有意相救,岂不是足以让整个法场变成一片混乱?然而,他们的沉默背后,是否有更深的原因呢?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探讨。

首先,古代封建社会的忠君思想给了普通士兵极大的束缚。在那个时代,许多普通民众和军队士兵在思想上受到传统忠君思想的压迫,他们往往无法挑战君主的权威,哪怕内心有万千的不满和不解。很多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几乎都是由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发起的。岳飞蒙冤时,许多当时的有权势者出于自己的利益选择了沉默,虽然有些人可能提出了谏言,但大多数人依然选择不去冒险以捍卫岳飞的清白。

其次,岳飞深知当时的局势,他可能早有预见。作为一个卓越的军事指挥官,他对于国家大局的判断非常精准。如果岳家军在他死前发动营救,必定会导致朝廷的内乱,甚至为金人提供可乘之机。那时的宋朝若发生内战,金人必定会趁机发起攻击,国家岂非会彻底灭亡?所以,岳飞可能早在临终前就指示他的部下,务必保持冷静,避免因营救自己而导致国家的动荡。

第三,岳飞被秘密处决而非在公开的法场上行刑,也是造成岳家军无法营救的重要原因。史料记载,岳飞最后并未被带到法场,而是被秘密关押在大理寺监狱中进行处决,这样一来,岳家军和普通百姓的营救行动几乎无法展开。更为残酷的是,岳飞在狱中遭受了“拉胁”的刑罚,最终死于非命。即使当时的军民有意劫法场,也无从下手。

最后,这一切的背后,可能还有赵构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在岳飞被害时,赵构和朝廷设下了一个巧妙的圈套——让杨家将的后人杨沂中担任监斩官。为何要如此安排?一方面,杨沂中作为忠诚的杨家将后代,深受宋朝军民的敬佩和尊重。若民众真有心反抗,首先会想要置杨沂中于死地,这样一来,宋朝百姓会感到进退两难。另一方面,赵构也希望通过这一安排,让外界产生一个错误的信号——即岳飞案的判决是公正的,若非如此,杨沂中又怎会参与监斩呢?

然而,历史的公正终究会昭示出来。尽管赵构的算计一度得逞,但民众早已心知肚明,岳飞是冤枉的。在岳飞死后,民间自发为他修建了许多庙宇,而秦桧的形象更是成为了百姓愤怒的象征,许多人为他塑像,让他永远跪在岳飞的面前忏悔。终于,在赵构的儿子即位后,岳飞的冤屈得到了平反。这一历史事件,也展示了“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