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1年,山东哑妇用乳汁救活了八路军庄新民。44年后,庄新民离休后去看望救命恩

1941年,山东哑妇用乳汁救活了八路军庄新民。44年后,庄新民离休后去看望救命恩人,他跪在了哑妇面前,哭呼喊着:“娘,救命的娘,儿子回来了!”   1985年,沂蒙山脚的横河村,一辆挂着沪牌的黑色小轿车停在村口,风吹过土路,卷起一地黄尘,车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着灰呢大衣的老人颤巍巍地下车,脚步未稳,神情却无比坚定。   他并未多言,只是手里紧紧拎着一个旧式皮箱,沿着熟悉又陌生的村路一步步走向村东那间低矮的土屋。   屋前的藤椅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阳光洒在她深深的皱纹上,她望见来人,嘴角轻轻扬起,似是发出含混的声音,那一刻,站在屋前的男人如遭雷击,扑通一声跪下,额头贴地,泪水早已模糊双眼,那是他寻找了整整四十四年的地方,也是他从未敢遗忘的起点。   1941年,日军在山东南部发动大规模“铁壁合围”,枪炮声将清晨撕得支离破碎,年仅十八岁的八路军战士庄新民在突围途中右臂中弹,失血严重,意识昏沉中,他跌入一片荒芜的坟地,脚步踉跄地栽倒在枯草之间,那时天色阴沉,四野无人,若无人发现,他可能再无归期。   幸而一位正在坡上拾柴的妇人无声地发现了他,她不会说话,瘦弱的身影却在刹那间涌动出极大的勇气,她用尽全力将浑身血污的青年拖至家中,那是一间坐落在坟地边缘的小屋,屋里昏暗简陋,家具不多,墙角堆着柴禾,她的丈夫回来后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合力将伤员藏于地板下挖出的隐秘土洞中。   妇人名叫明德英,幼年因高烧失语,成年后嫁与腿脚不便的李开田,靠替村里守坟为生,夫妻二人虽无文化,但心中有一杆秤,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哪怕一颗鸡蛋都是奢侈,他们仍将家中仅有的一只母鸡宰了,为伤员熬汤。   明德英那时刚生下孩子,见青年干裂的嘴唇难以进食,便用乳汁一点点地滴进他嘴中,没有多余的言语,没有多余的犹豫,只有出自本能的善意与母性的担当。   一个多月后,庄新民伤势好转,告别这对无声恩人返回部队,此后数年间战火纷飞,音信难通,新中国成立后,庄新民从战士成长为一名干部,但他始终记得那间藏着恩情的小屋。   1955年,他通过战友辗转打听到李家村的旧址,得知当年救命的恩人搬往深山,他写下长信,装入一只铁盒,连同一枚代表荣誉的军功章一并封存,准备亲赴探望。   可命运多有波折,他所在单位事务繁重,奔赴山东的计划一再搁浅,每逢节日,他托人寄钱寄粮至沂南,希望山中的那对夫妻过得好一点。   1985年,他终于退休,便不顾家人劝阻,带着孙子和那枚从未送出的军功章回到沂蒙,他站在曾躲过枪林弹雨的地方,亲手将铁盒递给了当年救命的那位哑母。

她早已年迈,耳背眼花,但仍能一眼辨出那熟悉的身影,屋内陈旧不堪,条案上多出了一样新物,那枚军功章被她每日擦拭,成了她最自豪的“家传宝物”。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