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表示,说如果台海局势升级,英国可能会对中国动武! 希利这番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英国这几年在亚太地区动作频频:2021年把航母开到南海,现在又和澳大利亚、美国搞"奥库斯"联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英国这是想在亚太刷存在感。 在英国皇家海军那19艘主力舰里,6艘常年在船坞“疗养”,而剩下的13艘里,45型驱逐舰的动力系统还是20世纪的老古董——2023年“勇敢”号在挪威海域突然断电,全舰雷达、导弹系统集体罢工,最后靠挪威拖船拖回港口。 反观中国海军,2025年单年服役的舰艇总吨位就超过英国现役舰队总和,福建舰电磁弹射航母、055万吨大驱、075两栖攻击舰扎堆入列,连外媒都感叹“中国造船厂的龙门吊比英国海军的桅杆还多”。 英国海军的“老龄化”问题堪称一绝。8艘23型护卫舰平均服役28年,舰上的“海狼”防空导弹系统连无人机都拦不住。 2024年在波罗的海演习时,被瑞典无人机群模拟攻击得手17次,英国国防部最后只能尴尬地说“这是测试新战术”。 而中国海军的054A护卫舰配备红旗-16垂发系统和反潜直升机,单艘战斗力抵得上英国两艘23型。 英国核潜艇部队更绝,2025年7月所有攻击核潜艇因机械故障集体趴窝,连国防部都承认“维修进度落后三年,零件库存见底”。 相比之下,中国093B核潜艇静音性能提升50%,携带的鹰击-18导弹射程超600公里,去年在南海演习中成功模拟击沉美军航母,把美国第七舰队吓得紧急调整部署。 军费差距更是悬殊。英国军费占GDP仅2.1%,连维持现有装备都捉襟见肘——45型驱逐舰的导弹垂发系统因预算不足,每艘只装32单元,而中国055驱逐舰标配112单元,火力密度是英国的3倍多。 中国一年的海军造舰经费,足够英国把所有主力舰翻新一遍还有余。 讽刺的是,英国为了凑奥库斯联盟的面子工程,承诺给澳大利亚造8艘核潜艇,结果首艇要等到2040年才能下水,比原计划晚了5年,光设计费就超支120亿英镑,英国议会审计署直言“这是用纳税人的钱填无底洞”。 而英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更像是“象征性打卡”。在日本的“常设舰队”就1艘45型驱逐舰,还得跟美国第七舰队蹭补给;在新加坡的军事基地就俩巡逻艇,连马来西亚海警船都比它们吨位大。 2024年英国“萨瑟兰”号护卫舰访问菲律宾,结果主炮因锈蚀卡壳,演习时只能放空炮,被菲律宾媒体拍下来发网上,标题写着“日不落帝国的哑炮”。反观中国,在南海岛礁部署的红旗-9B防空导弹和鹰击-12反舰导弹,射程覆盖整个南海,东风-26导弹更是能把关岛美军基地纳入打击范围。 英国舰队要是真敢来台海,估计还没到巴士海峡,就已经被中国火箭军的雷达锁定成“移动靶标”。 英国的“动武”威胁,本质上是“老帝国的最后倔强”。马岛战争时英国还能凑出30艘主力舰,现在连10艘能出海的都难找。 2025年英国海军总吨位约40万吨,而中国仅福建舰和075两栖攻击舰两艘的吨位就超过10万吨。 可英国军工体系严重萎缩,连45型驱逐舰的零件都要从法国进口,而中国能自主生产航母、核潜艇、五代机,连电磁炮都已上舰测试。 这种状况下跑到台海,别说动武,能把舰队安全开到就不错了。中国这边东风导弹的射程图早就把南海、西太平洋标得清清楚楚,英国舰队的航线在卫星上跟手电筒照似的,真要动手,怕是连第二岛链都出不去。